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自然科学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复杂电磁环境下双隐身飞机自卫相参干扰对抗单脉冲雷达为研究背景,针对单脉冲雷达角欺骗问题,提出了远距离多假目标干扰下双隐身飞机自卫相参干扰模型。首先构建双隐身飞机姿态敏感性模型,提取即时雷达散射截面序列,依据目标回波与干扰信号对应关系,建立复合等效信干比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脱靶与有效干扰最小即时距离对双机干扰模式下雷达角跟踪误差形成评判指标。仿真表明,该组网干扰模式使雷达角跟踪误差提高696.49倍,比单一干扰模式使单脉冲雷达角跟踪误差平均提高1.07倍,检验了组网复合相参干扰样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了军用飞机战技指标论证中孤立分析各项性能参数的缺陷;然后以军用飞机高度指标和隐身指标论证为例,综合分析了隐身与高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类比分析结论,最后形成了军用飞机隐身与高度指标的综合论证要求。  相似文献   
3.
董聪 《大自然探索》1995,14(3):41-45
飞机设计是一门折衷的艺术,以技术集成的方式探讨隐身飞机总体设计技术及相关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文涉及面宽,论述具体,实例较多,目的旨在于推动和强化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的展开与深入。  相似文献   
4.
蓝蝴蝶翅膀结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蓝蝴蝶翅膀在可见光照射下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研究,应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结合外延表面技术分别对TE波和TM照射下的翅膀简化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分析,验证了这种结构的散射特性.由于其散射特性具备了隐身技术中结构隐身和材料隐身两大特点,所以,对这种蝴蝶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如上特点,有望对新型的高性能隐身材料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设备和雷达系统的迅速发展, 电磁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在复杂电磁环境中, 针对多辐射源和有源设备照射下雷达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评估的需求, 提出并综述了有源雷达散射截面(active radar cross section, ARCS)的定义、仿真方法和应用示例。ARCS可以计算多辐射源相干和非相干照射条件下, 雷达端观察到的视在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值。本文给出了ARCS的仿真分析步骤, 利用仿真软件得出计算ARCS所需远场量。在单入射源情况下, ARCS等同于传统RCS, 验证了ARCS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此外, 以分布式相参雷达和有源对消目标隐身为例, 介绍了ARCS的应用, 利用ARCS的概念评估了有源对消的效果。最后, 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vivability of the aircraft,conceptual design and radar cross section(RCS) performance research are done. The CATIA software is used to design the 3D digital model of the ship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and some measures are taken to reduce the RC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physical optics method and the equivalent electromagnetic flow method,the aircraft's RCS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ngth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advanced ship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X radar band, when the incident wave pitching angle is 0?,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advanced ship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the forward RCS average value of the conceptual ship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is reduced to 24.49%, the lateral RCS average value is reduced to 5.04%, and the backward RCS average value is reduced to 39.26%.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ceptual design and the stealth design of the ship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相似文献   
7.
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对抗技术和军事装备的不断发展, 无源探测系统对飞行器及其所搭载有源电子设备的探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飞行器在现代作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机载雷达、数据链、高度表、电子对抗等机载有源电子设备射频辐射以提高飞行器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 在当今战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研究与发展进行了综述。首先, 阐述了射频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 介绍了射频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然后, 分别从射频隐身性能评价体系、最低辐射能量控制、低副瓣数字波束形成、射频隐身信号波形设计、多传感器协同与管理等方面, 对射频隐身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最后, 基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 针对当前射频隐身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未来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未来战场,将是隐身武器的较量,不论是有人机、无人机,还是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都朝着隐身化方向发展.传统雷达在对付这些隐身目标时存在无法突破的性能极限.笔者将被动雷达与量子技术结合,提出被动量子雷达,分析其对隐身目标探测的机理.采取超导电路技术实现对微波光量子转换处理,并使用SVI和PSA量子增强接收技术,以及JPA技术实现高灵敏度微波信号接收,被动量子雷达可将系统灵敏度最大提高大约4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被动量子雷达的隐身目标探测原理可行,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主动毫米波辐射计反空中涂层隐身目标的方法。分析了空中目标引入的辐射计天线温度信杂比,并利用美国1976年的标准大气模型[2]和Liebe大气吸收模型(1985)[3]模拟了噪声源在发射不同功率情况下的天线温度信杂比。结果表明对雷达隐身的几十公里距离的空中涂层目标,对主动毫米波辐射计不再隐身。  相似文献   
10.
管状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隐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封闭式等离子体管在电磁隐身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利用数学仿真工具 MATLAB 依据电磁学领域内的准经典方法-WKB(wenzel,kramers,brillouin)法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系统研究了电磁波垂直入射封闭式等离子体管时,电磁波衰减系数与管内等离子体温度、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开放式等离子体发生器相比,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参数对等离子体隐身性能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存在等离子体层厚度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使得电磁衰减达到最优。同时,着重探讨了电磁波入射角度对等离子体隐身性能的影响,发现大角度入射的电磁波在一定的波段范围内,其衰减系数基本维持不变并且有较好的电磁吸收性能,同时存在最优入射角使得电磁衰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