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自然科学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建瓯锥栗、茅栗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的DNA标记技术.分析了福建建瓯锥栗和茅栗以及我国板栗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锥栗、茅栗和板栗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44.9%.53.7%和52.7%。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锥栗的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略小于茅栗和板栗.但差别不大,它们的值分别为1.6088~1.6916,0.3480~O.3529和0.5179~0.5357,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用豫罗红栗做砧木嫁接板栗新品种艾思油栗,叶幕形成快,早期产量高.采用丁字形芽接或枝接,第2年就有产量,4年产量合计为每株7.8kg和17.2kg.按3 m×4 m株行距计算,折合产量可达6 585kg/hm2和14 340kg/hm2,超出豫南地区板栗平均单产的6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板栗的树冠特点和施肥对板栗结实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冠大小显著影响板栗树冠内的光能分布和利用水平,冠幅中等是建立丰产园的较好类型.结果母枝生长状况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实主要集中于树冠外部,及时疏伐瘦弱枝、培养健壮结果母枝,改善树冠透光条件是形成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在土壤有效养分较低的土壤上施用氮肥对提高结实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板栗密植园树冠结构特征与光能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方格法和分层法对江苏省新沂市沐河棵园4种不同密度(4m×3m、3m×2.5m、3m×2m、2m×1.5m)8年生板栗密植园的树冠结构特征和光能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大,树冠直径减小,绿叶层上移,叶幕厚度变薄,树冠体积减少;以叶幕中的光能分布随我照的变化而改变,其日平均透光率大小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范围均从叶幕外围向内膛而递减,树冠结构和叶面积指数(LAI)对PAR  相似文献   
5.
密植板栗树净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8年生密植板栗园“九家种”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板栗净光合速率一般为4-20mg.dm^-2.h^-1明显低于苹果,梨等果树;(2)Pn的日变化规律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为单峰曲线,而在生长盛期为双峰曲线;(3)Pn的年变化进程也表现为双峰曲线,其高峰分别出现在开花期及果实速生期,Pn的年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栗属特有种保守RAPD片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RAPD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栗属特有种(板栗、茅栗和锥栗)特异保守片段。结果表明,从520多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有扩增产物,且多态性丰富的10个引物,其中引物B08(GTCCACACGG)分别在所有供试的板栗、茅栗和锥栗中均扩增出各自特异的DNA片段,其片段大小分别为2050,900和1500bp。这些DNA片段在种水平上的高度保守性,可以用来区分这3个种。此次研究结果同时也说明RAPD标记是鉴别近缘种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和茅栗两种木材含水率为9%、10%、11%、12%、13%、14%、15%时的木材弦向冲击韧性进行了测试,并测定含水率为12%时木材径向冲击韧性,同时在现有标准冲击韧性含水率计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修订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的径向冲击韧性平均值为46.112 kJ/m2,弦向冲击韧性平均值为37.514 kJ/m2;茅栗径向的冲击韧性平均值为82.994 kJ/m2,弦向的平均值为76.271 kJ/m2,在0.05水平上经t检验差异均显著。建议在修订《木材冲击韧性试验方法》标准时,增加冲击韧性含水率修订模型A12=AW[1+0.02(W-12)]和径向冲击韧性试验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板栗林分产量分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宜兴市茗岭乡4种不同密度的(4m×3m、3m×2.5m、3m×2m、2m×1.5m)8年生板栗密植园树体生长发育、光能分布规律、光合生产能力、栗实产量和品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了板栗密植园的产量分化机理。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显著影响板栗树冠内的光能分布和利用水平,制约树冠叶群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状况,最终表现出栗实产量的差异。但栽植密度对栗实品质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又称板栗,是重要的木本粮食植物,又是传统的外销果品。但是,以栗食蛾(Cydia splendnoa Hübner)为主的几类害虫,每年于4~5月板栗花期,借栗花授粉途径其卵进入花果,到9~10月的果期发育成幼虫在栗食中长大食害种子,并且将虫粪堆积其中。果实受害后不利贮藏、易霉烂变质更无食用价值,也不能留作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的板栗基本上种植在以花岗岩、片麻岩为土壤母质的低山丘陵地带。该地带主要缺氮,其次缺磷,氮、磷饥饿是该地板栗生长结实的限制因子。实验研究证明,采收后根部施有机肥,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迅速生长期追施氮磷复合肥(或氮肥),能提高土壤与树体的营养水平,促进树体代谢平衡和生长发育,对于增加栗实产量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