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3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德政观可以用"仁礼同构"来概括,孔子努力身体力行并且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德行派弟子如颜渊看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上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了解这一差异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史料的爬梳与辨析,考证了不为学界重视且存在不少争议的地方名人——张去华的仕途沉浮。认为张去华拥有状元才干,为人正直,秉公执法,辅佐太子,历仕四朝,堪称朝廷端士,实乃宋廷股肱大臣,对宋代政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13,(1):73-73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这段话的原意是:极尽天下繁杂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动天下变化的,依存于爻辞;阴阳转化裁成万物的,依赖于卦变;阴阳推移运动的,依存于变通;蓍占神妙而能昭示吉凶的,依存于人;在默然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 ,是我们党对治国基本方略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治国要法德相济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儒家德行观与民族精神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德行观以儒学的“仁爱”为核心,是体现并贯穿在其义利观、和谐观、国家观、人本观诸方面的道德思想与实践。义利观是其基础,和谐观是精髓,国家观是归属,人本观是出发点,四相辅相成、内在统一。这四方面不仅完整体现了儒家德行观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基础。  相似文献   
6.
孙润祥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3):22-25,41
世界各民族的最初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周族史诗是我国上古时期诗歌,相当完整地反映着古代中国作为大陆农耕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色,它与大致现时形成的、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商业民族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霍尔巴赫的幸福观主要包含幸福的本质、特征和实现幸福的务件等三方面的内涵。霍尔巴赫幸福观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对幸福的定义具有独创性,将环境视作幸福的构成要素具有启迪意义,对幸福与德行的关系的论述具有合理性。霍尔巴赫幸福观的局限性有两点,一是过分强调功利色彩和个人主义,二是注重安于现状,有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黄俊龙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1):109-109,120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同时也给高校广大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以诚相待”、“辩证施教”、“理利相济”的思政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老之学是道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汉初黄老学派融合吸收了诸子百家学说,尤其是法家的法治思想和儒家的德治思想,形成了一个成熟系统的法律思想体系,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实行法治,简法轻刑,文武并用,德刑相济。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两汉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为中国封建法律指导思想由法到儒的转变起到了过渡性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儒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关于德性德行培养的思想资源。基于新时期大学德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以儒学德育资源为核心的德性德行教育,对于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开展儒学经典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发挥教师垂范作用、知行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