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4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羽衣甘蓝又名绿叶甘蓝、牡丹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和北海沿岸。羽衣甘蓝类型丰富,可分为食用栽培种、饲料栽培种和观赏种3类。其嫩叶可炒食或凉拌,烹调后能保持鲜艳的绿色,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和钙。  相似文献   
2.
刘远 《农家参谋》2016,(4):34-35
正春天是吃野菜的好时节。清明前后,郊外的各种野菜开始冒头儿,对于许多外出踏青的人来说,采摘野菜是一件乐事。其实,吃野菜不仅仅是换个口味,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有的野菜甚至还有防癌功效。然而天然野菜虽然可口,但是采摘和食用野菜都是有讲究的。应时采摘野菜关键在于鲜嫩,过老过硬的植物就不能算野菜了。因此,要保证野菜鲜嫩爽口,必须对野菜的生长周期以及食用部位有深入了解。一般来说,每年的3月至4月,是采摘野菜的黄金季  相似文献   
3.
食品卫生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微生物学指标:一是细菌菌落总数,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反应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还可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二是大肠菌群数,是食品被肠道菌污染的指标,反应食品的安全程度;三是病原菌检验,致病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品中不允许存在。本文主要针对动物性凉拌食品中的卫生质量检测问题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凉拌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指导今后的食品卫生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夏天到了,上火最易缠身,此时很多人就会买两根苦瓜或凉拌或清炒以败火。这吃苦也有讲究,不要以为吃得苦中苦就能换来甘中甜。从中医角度讲,苦味食物都属于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健胃的功效,因此特别适合于在炎热的夏季食用。  相似文献   
5.
布朗族和基诺族为高度聚居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布朗族全省近9万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州,勐海县布朗山、打洛、巴达、西定等中缅边境一线是布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基诺族全省近2万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境内,景洪市基诺山是主要聚居地。 布朗族和基诺族都是云南较早栽培利用茶树的民族之一,种茶历史均达一千多年。在基诺族中甚至还有三国时蜀相诸葛亮率部南征时传授茶种的传说。 在漫长的茶树栽培利用过程中,受特殊的地理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布朗族、基诺族至今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吃茶习俗,即以茶当…  相似文献   
6.
苦瓜表面有奇特的瘤皱,果内富含苦瓜疳,具有特殊的苦味。苦瓜的营养丰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食用方法很多,一般以炒食为主,也可煮、焖、凉拌等。其栽培技术要点:1. 品种选择。一般选用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绿色苦瓜品种。2.播种期(1)北方地区露地栽培一般3月中、下旬阳畦育苗,  相似文献   
7.
茼蒿又叫蓬蒿、蒿菜、蒿子竿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绿叶蔬菜,属菊科菊属。茼蒿以嫩茎、叶及嫩花茎供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3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此外茼蒿还含有挥发性的精油及胆碱等物质。茼蒿脆嫩可口,有独特清香口味,它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做汤,炖鱼更别具风味,还可用作涮锅蔬菜等,是一种优质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8.
稀特蔬菜--黄秋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又名秋葵、羊角豆等,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其嫩荚风味独特,可炒食、煮食、凉拌、糖渍、醋渍及速冻。除嫩荚可供食用外,它的叶、芽、花也可食用,干种子炒熟磨成粉后可代替咖啡。  相似文献   
9.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3,(4):120-133
所谓茶俗,是民间长期生活积累、演变、发展而自然积淀起来与饮茶相关的文化现象,简单地说,茶俗就是民间的饮茶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信仰、经济等等条件的不同,各地的茶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盛局面。特别是有些地  相似文献   
10.
薄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北均产。薄荷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现代研究表明,薄荷鲜叶中约合挥发油0.8%~1%,其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和薄荷酮,此外还含有柠檬烯及薄荷烯酮等。《本草纲目》记载:“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隐疹”。《新修本草》:“主治风伤寒,发汗,治恶气心腹胀满。”《本草纲目》:“清散风热,清利头目,头风头痛,失音痰嗽,眼耳咽喉口齿诸病,皮肤瘾疹,瘰疬疮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