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89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对热射病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分析两种治疗措施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7、TNF-α、cTnⅠ、β2-MG、PT、D-D、ET和T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下降水平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常规组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的疗法对热射病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临床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体温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34±1.32)×10^9/L低于对照组的(9.41±1.1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热、感染体征发生率分别为97.78%、86.67%,均高于对照组的82.22%、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消失时间分别为(7.19±1.39)、(3.88±0.89)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1.88)、(10.76±1.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为(4.27±0.95)μg/L低于对照组的(9.58±1.0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GCS评分(8.19±1.59)分、APACHEⅡ评分(8.83±0.8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6.81±1.82)、(14.71±3.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加快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退热速度,缩短感染时间,降低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水平,改善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时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评价应用乌司他丁(UTI)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组:UTI治疗组,在手术前和术后第1、2、3天给予UTI20万U静滴;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肝肾功能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肌酐(C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U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第5天两组ALT、AST和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毕、术后第1、3天C组肿瘤坏死因子(TNT-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U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乌司他丁对腹腔镜手术时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大鼠胰性脑病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脑组织损害的保护作用 ,为胰性脑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诱导组和乌司他丁处理组 ,经胰胆管逆行注射 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NP模型 ,12h后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TNFα水平 ,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结果 :经乌司他丁处理后 ,血清中乌司他丁水平、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MDA含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显著降低(P <0 .0 1)。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脑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病人乌司他丁预处理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患有肝硬化的成年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Ⅰ组),静注乌司他丁5000U/kg后1min,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生理盐水组(Ⅱ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0.1ml/kg后1min,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另选15例无肝脏疾患的、ASAⅠ~Ⅱ级择期成年手术病人为对照组(Ⅲ组),处理同Ⅱ组。肌松监测仪检测四个成串刺激(TOF)的变化,记录三组注药后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注药到TOFr=0)、TOF无反应时间(T1=0持续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临床时效(TOFr恢复至25%时间)、T1恢复至75%时间、恢复指数。结果与Ⅱ、Ⅲ组比较,Ⅰ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Ⅱ、Ⅲ组罗库溴铵肌松的起效时间相似。与Ⅱ组比较,Ⅰ、Ⅲ组T1恢复25%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缩短(P<0.05)。Ⅰ、Ⅲ组罗库溴铵肌松的恢复时间相似。结论肝硬化病人乌司他丁预处理延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缩短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肝功能变化情况 ,同时评价应用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4 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分为两组 :Ⅰ组 (n =2 2 )为一般治疗组 ,Ⅱ组 (n =2 4 )为UTI治疗组 ,分别检测Ⅰ、Ⅱ组出血后 1,2 ,4 ,7,10 ,14d血ET变化情况 ,并检测1,7,14d的肝功能。另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未出血病人 (n =2 0 ) ,检测血浆ET ,作为对照组。结果 出血后 7,14d ,Ⅰ、Ⅱ组总胆红素 (TBIL)均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分别P <0 0 5 ,P <0 0 1)。ALT、AST亦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于出血后 14日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P <0 0 5 )。Ⅰ、Ⅱ组出血后 1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 ,于出血后 2d(P <0 0 5 )、4d (P <0 0 1)、7d(P <0 0 5 )有显著差异。出血后 1dⅠ、Ⅱ组ET浓度与TBIL呈正相关 (r=0 734,P <0 0 1) ;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 (r =- 0 4 8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的升高 ,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烧伤“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烧伤面积〉50%TBsA的3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分为烧伤组和UTI治疗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且UTI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于两组患者伤后2、4、7d采血,检测其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 elastase)、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以公认的各指标正常值作参考,并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伤后2、4、7d,两组患者血浆PMN elastase及cTnI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UTI治疗组与烧伤组比较,两指标偏低。(2)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4、7d烧伤组患者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高峰;UTI治疗组伤后2、4d CK—M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或0.01),但与烧伤组比较升幅较小,第7天降至正常值水平(P〉0.05)。(3)34例烧伤患者PMN elastase、cTnI含量及CK—MB活性三者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04,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2,PMN elastase含量与CK-MB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9(均为P〈0.01)。结论UTI能够显著减轻严重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有效抑制PMN elastase的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乌司他丁 (UTI)对机体肾脏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术 40例 (ASAⅡ~Ⅲ级 )分为 2组 :乌司他丁组 (U组 ,n =2 0 ) ,于麻醉后、CPB开始前将UTI 2 0万U溶于 2 0ml 0 9%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 (约 10min) ;若CPB时间超过 4h ,可在CPB开始 4h后追加 1次 ,剂量方法同前。对照组 (C组 ,n =2 0 )不用UTI。分别于麻醉前及CPB结束 3h后检测血Bun、Cr及尿NAG、RBP、α1-MG、γ -GTP ,统计尿量并计算排尿量 /输液量。结果 麻醉前 :两组病人间血Bun、Cr和尿NAG、RBP、α1-MG、γ -GTP及排尿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PB结束后 :⑴两组病人其尿γ -GTP、NAG均分别高于麻醉前( P <0 0 5 ) ,但U组二者均分别低于C组 ( P <0 0 5 )。⑵两组病人其尿RBP、α1-MG均分别明显高于麻醉前 ( P <0 0 1) ,但U组二者分别低于C组 (P <0 0 5 )。⑶两组病人其排尿量均明显多于麻醉前 (P <0 0 1) ,但U组高于C组 (P <0 0 5 )。⑷U组病人其排尿量 /输液量高于C组 (P <0 0 5 )。结论 UTI对CPB下心内直视病人的肾脏功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ST)对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伴有肺动脉高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在劈胸骨和升主动脉开放前分别给予UST 0.6kIU/kg;C组在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T1)和升主动脉开放后30min(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T2)进行右肺中叶灌洗,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C组T2时BLAF中IL-8浓度、PA-aDO2、RI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1);U组T2时各参数较T1时虽有升高,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肺内细胞因子释放减轻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对其的保护效应.方法 建立高强度聚焦超声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致伤组(H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在致伤后1、3、6、12和24h分别检测三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与D组比较,H组致伤3h后IL-2和TNF-α开始明显升高,并分别于致伤后6h和12h达到峰值.U组IL-2和TNF-α升高幅度明显低于H组(P<0.01),且于致伤后24h基本恢复正常,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H组.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后大鼠机体发生显著炎症反应,乌司他丁能下调致炎因子水平,并可上调抑炎性因子水平,阻断炎症反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效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