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40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期肺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1年和3年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活量表)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 13±1. 46 vs. 10. 39±2. 41 d),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4. 38±1. 09 vs. 11. 84±3. 25 cm),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84. 62±54. 21 vs. 397. 57±61. 49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165. 28±33. 24 vs. 156. 39±30. 9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97. 62%(41/42)、90. 48%(38/42)]均高于对照组[88. 10%(37/42)、76. 19%(3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75. 42±6. 87 vs 61. 30±4. 15分)、情感职能(81. 38±7. 15 vs. 73. 49±5. 76分)、社会功能(82. 67±5. 78 vs. 75. 42±4. 35分)、一般健康状况(79. 49±6. 17 vs.70. 31±5. 04分)、精力(84. 37±5. 45 vs. 74. 13±6. 07分)、生理职能(86. 52±6. 88 vs. 76. 93±6. 42分)、躯体疼痛(83. 46±7. 49 vs. 74. 33±5. 79分)、生理功能(70. 39±4. 31 vs. 61. 38±3. 56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I期肺癌手术损伤更小、短期生存率更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插管前即刻(T)、插管后1 min(T)、切皮即刻(T)、去骨时(T)、拔管即刻(T)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rate, 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T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时,而试验组MAP、HR与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T2、T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5.
开胸手术切口大、风险大、难度大,同时对患者的创伤也很大。患者手术后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疼痛难忍,从而不利于有效咳嗽、排痰及呼吸功能的恢复,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科2005年通过对开胸患者术后联合用药,取得了满意止痛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开胸手术240例,其中男160例,女80例;食管癌手术150例,肺癌60例,贲门癌30例。年龄在35~72之间。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1.2方法A组,手术结束后,应用微量止痛泵(内加N.S100ml,吗啡50mg,氟哌利多5mg,以2ml/h速度持续泵入);B…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6月~2005年11月,我科进行胸壁肌肉微创开胸术33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作开胸手术 6 0例 ,针对这些病人手术特点 ,实施了“术前访视、术中守护、术后探视”的整体护理模式 ,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达到了预期效果 ,现将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近三年来共作开胸手术 6 0例 ,其中男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在调节手术应激的生物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1]。以往的研究发现,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血浆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6浓度上升,TNF-α无明显改变[2]。本研究拟观察开胸手术病人血浆TNF-α、IL-6、IL-10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建立一个好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大鼠冠状动脉结扎造成心肌梗塞的基本实验方法是在第四或第五肋间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挤出心脏,进行冠状动脉结扎。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应该具备下面几个条件:(1)该模型必须能反映临床疾病的特点和病理过程;(2)重复性高;(3)稳定性好;(4)成功率高;(5)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