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7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工业技术   638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8):10506-10515
The search for materials and methods capable of reducing human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nowadays. This study's primary purpose was to analyz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ceramic composites production utilizing Fundão Dam's Iron Ore Tailings (IOT), Blast Furnace Slag (BFS) from charcoal, and Foundry Sand (FS) as partial substitutes for the traditional raw materials – sand and clay – for application in building industry materials. The composites were molded in rectangular specimens and fired at temperatures of 900, 950, 1000, 1050, and 1200 °C. The developed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Thermogravimetry (TGA),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The obtained materials had flexural strength modulus of up to 12.19 MPa, water absorption ranging from 2 to 22%, linear shrinkage ranging from 0.02 to 6.50%, and apparent density ranging from 2.03 to 1.63 g/cm3.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formation process revealed the formation of amorphous structures in the composit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waste materials may be jointly used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ntributing to the red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extraction, besides enabling their correct disposal,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improving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
准确分析和控制射流冲击对航母甲板环境的影响是新型喷气偏流板设计和布局的关键所在。为了确定射流冲击影响最小的偏流板布局,运用有限体积法,采用分区混合网格方案,结合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喷气偏流板在不同布局下的射流冲击效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选取舰载机双发动机全加力状态时喷气偏流板与发动机距离不同、喷气偏流板倾角不同共12种布局组合进行射流冲击效应的对比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了喷气偏流板各布局下的流场参数、传热特性、尾喷口温升、冲击力和力矩等分布规律。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燃气射流冲击下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危险区域,结果表明,偏流板与发动机距离5 m、偏流板倾角45°时的布局更有利于将燃气射流向上引导。在此基础上,基于倾角最小化原则及二次导流原理优化设计了一种导流隔热性能好、工作稳定性高的被动隔热式喷气偏流板装置。  相似文献   
3.
张思斌  霍吉祥 《炼铁》2006,25(2):14-17
对首钢1号高炉焦炭质量恶化后增产节焦的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提高入炉原燃料质量,综合优化高炉基本制度,合理控制稳定的操作炉型是保证炉况长期顺稳、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紧邻厂房中控室的基坑开挖中,根据复杂环境条件与施工要求,采用浅孔微差爆破并通过选取合理开沟掏槽位置来控制最小抵抗线方向以及控制一次最大起爆药量等措施,达到了控制飞石、降低爆破地震的效果,保证了爆破质量与爆破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炉开炉装料计算工作繁琐、复杂,手工计算耗费时间长、容易出错,难以得到最佳方案,影响高炉顺利开炉。通过高炉开炉装料计算软件的开发实践,介绍了装料计算模型的建模步骤;讨论了软件的功能需求;阐述了选用三层网络结构的原因,从而描述了装料计算软件的设计方法。软件投入运行后,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析开炉数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站锅炉制粉系统的爆炸原因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雷 《锅炉制造》2002,(2):23-24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重大设备损坏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研究 ,找出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 ,从措施上、煤的质量控制上及制粉系统结构改造上提出了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首钢外购焦炭质量恶化后的高炉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思斌  王涛  李颖 《炼铁》2004,23(1):18-21
针对焦炭质量劣化的状况,高炉操作以活跃炉缸为主,从上下部调剂入手,采取疏导煤气、控制合理的实际风速和鼓风动能、缓解焦炭在高温区的粉化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高炉的顺行状况,并逐步恢复高炉指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韶钢6号高炉脉冲布袋除尘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控制措施及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炉富氧鼓风的现状及机前供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炉生产采用富氧大喷煤的必要性,国内高炉富氧鼓风的现状,以及机前富氧的优点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炉风机配置的具体情况 ,为充分发挥大风机生产优势 ,建立了适宜的送风制度及装料制度 ,对利旧风机采取了自动防喘振控制、高压水阻软启动的措施 ,风机仪表采用集散控制 ,并优化上料系统 ,提高了高炉上料能力。一系列优化方案保证了高炉稳定、安全、顺行 ,1号、2号高炉利用系数分别由 3 .3 64、3 .43 2t/m3.d提高到 3 .917和 3 .767t/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