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3篇
  免费   1761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工业技术   26758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769篇
  2022年   738篇
  2021年   981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1092篇
  2018年   490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807篇
  2015年   1012篇
  2014年   1696篇
  2013年   1285篇
  2012年   1451篇
  2011年   1463篇
  2010年   1245篇
  2009年   1238篇
  2008年   1407篇
  2007年   1231篇
  2006年   1050篇
  2005年   971篇
  2004年   955篇
  2003年   806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重构土壤材料配比的土壤改良和苜蓿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露天矿区土地生态修复中表土稀缺和土壤贫瘠难题,从充分利用矿区当地常见的原材料出 发,利用风沙土、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优选适宜于该地区的重构土壤配比。 结果表明:利用风沙土、 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重构土壤具有可行性;不同重构土壤配比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 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但不同配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纯风沙土(CK)相比,不同 重构土壤配比下紫花苜蓿生物量、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 19. 05% ~ 624. 76%、17. 99% ~ 131. 80%、 17. 72% ~ 239. 20%和 33. 01% ~ 650. 45%。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基质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存在协 同效应。 综合来看,风沙土与红黏土按 1 ∶2 复配,同时添加 15%煤矸石、5%玉米秸秆及 0. 05%腐植酸,土壤重构效果 最佳。 该研究为矿区土壤重构及降低土地生态修复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结合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商城县观庙金多金属矿区的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元素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矿区地质背景,圈定了化探综合异常20处,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发现了Au矿(化)体,证明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为地质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于都县黄麟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査明该地区农作物中硒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岀绿色富硒土壤分布,并优选出绿色富硒地块,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尚锦燕 《现代矿业》2020,36(12):234
为给赣南离子型矿山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介绍了赣南离子型稀土资源不同开采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通过集约化发展、整体布局、统一规划,选择相适应的治理技术和环境综合治理措施。这些对策、措施的落实将能逐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银坑头地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出64个单元素异常和6个综合异常。综合异常与发现的多条矿(化)体、局部矿(化)体品位较高,揭示了银坑头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条件,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地质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研究中以采油分层注水工艺为核心,分析采油分层注水工艺的应用价值,明确采油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提出其应用实践途径,发挥出采油分层注水工艺的作用,实现采油工程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