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2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36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比例(以CD4+CD25<'high>T细胞作为Tregs),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逐步下降,治疗6、9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的CHB患者(30例)在Tregs比例明显下降的CHB患者中所占比例(7/7,100.0%)高于Tregs比例无明显下降的CHB患者(23/29,79.3%),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11.1%、19.4%、25.0%,其中7例(19.4%)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在治疗3、6个月时Tregs比例均已降至正常人水平.结论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能降低CHB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治疗早期Tregs比例下降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和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其中合并妊娠20例作为妊娠组,未合并妊娠20例作为无妊娠组。均经 LDT 600 mg/d治疗96周,检测治疗12、24、48和96周时 HBeAg、HBV DNA及 ALT的变化。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评估与正常孕产妇对照。结果 LDT治疗96周后,妊娠组和无妊娠组 HBeAg血清学转换为5/14例和5/13例;HBV DNA〈500拷贝/mL分别占17/20例和14/19例;ALT 正常17/20例和14/1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妊娠组有2例病毒学突破(rtM204I突变)。妊娠组和无妊娠组各发生肌酸肌酶升高1例(325 U/L)和2例(273 U/L,412 U/L)。所有孕妇足月分娩,新生儿正常。结论 LDT用于妊娠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非妊娠肝炎相同,未发现明显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的CHB,哪一个能较早地实现有限疗程。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LdT组和ETV组。在服药后第12周、24周及以后每24周复查,直至治疗和随访结束(4年,192周),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观察两组192周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以及患者达到停药标准所需的时间及费用。结果 192周时LdT组和ETV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为43.3%(13/30)vs 16.7%(5/30)、36.7%(11/30)vs 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停药标准LdT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67.2周,费用28 089.6元,而ETV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86.4周,费用50 887.2元。结论治疗HBeAg阳性的CHB患者,实现有限疗程LdT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孕20 ~ 32周,HBeAg阳性、HBV DNA> 1.0× 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 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 结果 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 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 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 (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 (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eAg阳性、HBV 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 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选择无交叉耐药的药物联合治疗是重要的策略[1-2].但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对于高病毒载量(HBV DNA>7 log10拷贝/ml)的CHB患者,尚鲜有报道.我们对64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采用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拉米夫定(LAM)联合AD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初治联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宫内新生儿HBV感染主要与孕妇血清内HBV DNA的高载量有关.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替比夫定进行HBV母婴阻断取得良好的疗效[1].本研究主要观察替比夫定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分娩后停药时间对母亲安全性的影响,以寻求临床最佳停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服用替比夫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给予4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口服替比夫定治疗48周,观察患者应答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患者血清学应答率分别为22.9%、56.2%和64.6%,它们与基线ALT、AST和HBV DNA水平无相关;12周、24周、48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7.9%、85.4%、89.6%,与基线ALT、AST、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P>0.05),48周病毒学应答率高低与24周呈正相关(P<0.01);12周、24周、48周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47.9%、83.3%、95.8%,24周生化学应答发生与否与基线ALT、AST水平有相关性,发生生化学应答者治疗前ALT和AST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生化学应答者(P<0.05)。本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无肌肉症状的磷酸肌酸激酶升高(192~610U/L)。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满意,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 T)对乙肝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降低乙肝高病毒血症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 Ag)阳性、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HBV DNA≥106IU/ml的59例孕妇,根据孕晚期是否服用Ld T,分为Ld T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同时收集同期HBs Ag(+)、HBe Ag(-)、HBV DNA106IU/ml的孕妇30例为低病毒组,HBs Ag(-)的孕妇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d T对乙肝孕妇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Tregs)的影响。结果:正常组、低病毒组、高病毒未治疗组和高病毒Ld T治疗组的CD3~+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高病毒和低病毒组中CD4~+T细胞比例升高、CD8~+T细胞降低、CD4~+/CD8~+比值进一步升高,Tregs比例显著升高。经Ld T治疗后,T细胞亚群基本处于正常水平。与高病毒未治疗组相比,Ld T治疗组的CD4~+T细胞比例下降,CD8~+T细胞比例也有上升趋势,CD4~+/CD8~+比值显著下降,Tregs比例显著降低。结论:乙肝高病毒血症孕妇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Ld T治疗可能解除Tregs对乙肝孕妇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恢复CD4~+T细胞与CD8~+T细胞之间的平衡状态。Ld T治疗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在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同时,还有可能降低重型肝炎发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采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3个月,观察组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LT恢复正常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且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