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86篇
医药卫生   2630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21):1614-1620
目的探索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应用场景下, 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辅助显微切除手术对后循环参与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多中心脑动静脉畸形的复合手术外科队列(NCT03209804)的患者中选择存在后循环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将患者分为后循环栓塞组和后循环未栓塞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脑动静脉畸形形态学、血管构筑学特征和病灶Spetzler-Martin分级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为主要终点事件,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为次要终点事件, 比较两组间手术风险和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共计545例患者加入研究, 后循环动脉参与供血者占38.3%(n=209例), 后循环栓塞组42例, 后循环未栓塞组167例, 对两组行PSM, 栓塞组纳入39例、未栓塞组纳入39例, 其中男50例, 女28例;年龄5~58(30±13)岁。后循环栓塞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比例高于未栓塞组,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6/39)比2.6%(1/39), P=0.107]。组...  相似文献   
2.
3.
人们对贫血是心力衰竭(HF)患者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尚缺乏认识。最近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证实,即使血红蛋白相当轻微的降低都会减弱心脏功能,增加病死率。SOLVD试验研究显示,随机分组前患者红细胞压积每下降1%,死亡危险上升6%。许多研究已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有效地减少HF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证实,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减低血红蛋白浓度的有效药物。ACEI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机制未明。本文分析SOLVD数据库资料,旨在明确:(1)依那普利治疗是否使新发贫血的危险增加?(2)…  相似文献   
4.
一项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集合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大量摄入奶制品和乳糖可能与卵巢癌风险相关联;但来自于瑞典的研究人员在近期出版的《国际癌症杂志》(IJC)上报道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似乎并不支持这项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OCSP分型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OCSP临床分型的构成及不同亚型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登记2002年1月~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17例脑梗死患者,按照OCSP标准分型并进行随访,分析各亚型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OCSP各亚型构成比分变为:TACI占7.3%,PACI23.3%,POCI6.0%,LACI63.4%,分型与预后明显相关,TACI的预后最差,POCI和LACI预后相对较好,PACI次之,卒中复发与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OCSP分型作为一种脑梗死临床分型方法,可以为脑梗死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英国牛津夏州一所教学医院及地区综合医院,搜索1997—2003年医院信息系统及微生物学数据库中的信息,分析患者入院2日内血培养中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测结果,确定入院患者MRSA及MSSA发生率及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对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内镜随诊的益处。设计 :观察性研究单位 :大学教学医院参加者 :1984至 1994年间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 4 0 9例患者 ,其中 14 3例参加了每年 1次的内镜随诊。主要结果比较 :发生不典型增生、癌症及死亡率的比例。结果 :平均随诊期为 4 4年。至1994年仍有 5 5例患者参加再次评估 ,但是到 1999年仅剩 8例。失访原因有死亡(并非因为食管癌 )、患其他疾病或过于虚弱。随诊中 5例食管癌患者 ,仅有 1例是在内镜随诊时发现的 ,其余则是症状出现变化时 ,通过内镜诊断出的。在不适宜做内镜随诊的 2 6…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糖浓度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男性中作为心血管疾病和所有病因死亡预测因子的价值。设计:前瞻性人群研究。背景:欧洲诺福克的癌症和营养学前瞻性队列研究(EPIC-Norfolk)。对象:4662名男性,年龄45-79岁,对1995年-1997年测定基线糖化血红蛋白进行随访,直至1999年12月。主要结果判定指标:所有病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率。结果:与未患糖尿病的男性相比,男性糖尿病病人人的所有病因、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相对危险性分别为2.2、3.3、4.2、P<0.001,且与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无关)。HbA1c可能是男性糖尿病病人死亡危险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整个人群分布中,HbA1c与所有病因、心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持续相关,其中HbA1c浓度低于5%的人群死亡率最低。HbA1c每增加1%,就意味着死亡危险性增加28%(P<0.002),且与年龄、血压、血胆固醇浓度、体重指数和吸烟习惯无关;这一效应在排除已知糖尿病、HbA1c浓度≥7%、有心肌梗死或中风病史之后仍然存在(经对年龄和危险因素校正之后,相对危险性为1.46,P=0.05)。在男性糖尿病病人中,过高的死亡率发生在HbA1c浓度5%占18%;而在一般男性人群中,发生在HbA1c浓度为5%-6.9%占82%(占人口的大多数)。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似乎可以解释多数男性糖尿病患的高死亡率,并把它视为一个持续存在的危险因子。降低HbA1c不仅对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而且是对整个人群的一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眼科研究中心Cheung N等人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蟆病变为糖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风险因子。研究纳入了1617例中年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了7.8年,发现有75件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在调整年龄、性别、种族、动脉压、空腹血糖、血脂等因素后,结果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预测缺血性卒中事件,为独立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患者中研究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对检测颈内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设计: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背景:三级转诊大学医院。患者:连续153例施行CABG的患者,平均年龄57岁,既往无脑血管病史。干预措施:患者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