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22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与传统同轴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10月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将患者分为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微切口组主切口长1.8 mm,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行直径约为5.0 mm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用劈核钩劈核,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出术,自动灌注系统吸出残留皮质。小切口组角膜主切口大小为3.0 mm,术中植入常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行裂隙灯、眼底镜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电脑验光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手术源性散光比较,微切口组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微切口组组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P>0.05),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个月保持稳定。在小切口组组内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 (P<0.01)。微切口组术前角膜厚度为(567±27)μm,小切口组为(564±25)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两组间角膜厚度变化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安全可靠,术后散光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2.
3.
黄子牛 《北方药学》2016,(1):166-166
目的:探讨儿童散光眼屈光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0例儿童散光眼屈光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记录患儿的散光程度和屈光状况。结果:500例患儿中散光分类等级最多的为0.50~1.00D阶段,所占比例为54.8%(274例);复性远视散光的数量最多为335例,所占比例为67.0%。结论:研究发现在儿童散光眼屈光状态疾病类型中,复性远视散光最为常见,散光的程度主要集中在3.00D以下,儿童散光的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张吉福  肖馨 《吉林医学》1997,18(5):284-284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以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多兄,笔者1994年5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弱视患儿68例,经验光混合性散光6例,治疗效果差,现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岁~8岁,平均6.3岁;均为双眼;外斜3例,内斜2例。1.2视力及屈光状态:初诊时视力最好者0.3,最低为0.08,平均0.15,双眼相差最多2行。屈光检查;最低-0.50D球+2.25D柱,最高为-4.5,D球+5.50D柱,平均-1.75D球+3.50D柱。1.3治疗方法:1%阿托品眼药膏散瞳3d验光后配镜,双眼交替遮盖,每天用同视机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流行性肌痛性眼病(BED)包括X-连锁高度近视,高度散光,视神经发育不良,继发的异常光反应出现的视网膜电流图闪动,以及绿色盲。该病定位于染色体Xq28,并且被最早认为是高度近视位点(MYPl)。我们研究了来自明尼苏达的一个家族,具有相似X连锁的基因显型,并且具有丹麦血统。所有被影响的男性均为红色盲而不是绿色盲。  相似文献   
6.
负镜增效法定低度散光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度散光常能引起视觉疲劳,临床上通过检影验光加以矫正,但其正确性随散光度数的递减而下降,即使是有经验的验光医师,低度散光定轴出现的偏差常常超过10°,国内王永令指出用“前倾后退法”对低度散光定轴。但因前倾时各经线光带均较亮、快、宽,几乎充满整个瞳孔,光带边缘仍不清晰,故定性非常方便有效,而定轴定量仍难精确。假如错置了轴位,很难用“骑跨法”等校正,因为散光度数越低,轴位错置即斜交后,越不易观察到光带变化。用计尚年的临床散光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8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变化观察并采取控制方法表明:术后角膜的循规性散光于术后2周平均增加5D,术后3个月平均减至2D。术中调节缝线的中张力,术后2周至3个月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等都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有效措施。我们提出了综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74岁散光患者3745例(6954眼)的总合散光进行了横向的研究和分析。逆规散光的比重为33.46%,其发生率与年龄增长的相关关系高度密切(r=0.979,p<0.001),而散光度>3.00D时相关系数为0.35,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20)。<70岁者顺规向逆规散光变化的总平均值为2.48±0.55D,每年平均改变0.035D。本资料提示,逆规散光性变化可能主要归因于晶体的散光改变,其次是角膜曲率的老年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植入术后 ,由于缝线所致的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 ,拆除缝线是纠正术后角膜散光常用而十分有效的方法 ,尤其是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对提高裸眼视力有很大帮助。作者於 1998年起应用检影法指导选择性拆线 ,控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 ,获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所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4例 ,5 0眼。男 2 4例 ,2 8眼 ;女 2 0例 ,2 2眼。年龄在 3 8~ 72岁之间。全部病例均用PMMA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或睫状沟植入。术后小孔视力提高 2行以上 ,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NIDEKEC—5000型)治疗24D以下.伴或不件5D以内散光的近视眼。214只治疗眼随诊6个月以上。结果随诊1年以上的病例显示术后3个月屈光度及视力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时,在等值球镜度低于6D的治疗眼中,裸眼视力≥1.0者占92.04%,≥0.5为100%,80.5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9.1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低于10D的高度近视眼也有近似的疗效。214只治疗眼中操眼视力≥1.0者占78.97%,≥0.5为90.65%,72.4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8.3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6只眼(2.80%)最佳矫正视力减少2行以上,有Ⅱ级以上Haze的有7眼间(3.27%)。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具有很高程度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10D的近视眼中更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