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2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液相色谱法测定矮地茶超微饮片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矮地茶超微饮片中的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选用C_(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检测波长275nm。结果:岩白菜素0.118~0.59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RSD 0.97%,稳定性试验RSD1.44%,重复性试验RSD1.38%,回收率试验RSD1.23%,结果均较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岩白菜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岩鹿乳康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岩陀中有效成分岩白菜素的含量,来达到控制岩鹿乳康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结果:岩鹿乳康胶囊中岩白菜素的平均含量为1.5%,加样回收率为99.4%(n=6,RSD=1.4%)。结论:经方法学考察,认为本法简单,准确,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杨金枝  崔晓鸽  郝海军 《中草药》2023,54(13):4144-4156
目的 制备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修饰岩白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TPGS surface-modified bergen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TPGS-Ber-SL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TPGS-Ber-SLN。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 Behnken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优化TPGS-Ber-SLN处方,并制备成冻干粉末。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岩白菜素在TPGS-Ber-SLN冻干粉末中的存在状态,透析袋法考察TPGS-Ber-SLN在不同介质中释药情况。以岩白菜素原料药为参考,比较TPGS-Ber-SLN在体内药动学行为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 TPGS-Ber-SLN最佳处方工艺:岩白菜素用量为4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525 mg,泊洛沙姆188质量浓度为17.5 mg/mL,TPGS质量浓度为0.2 mg/mL,均质次数为9次。TPGS-Ber-SLN的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ζ电位分别为(83.16±1.09)%、(4.97±0.13)%、(229.46±19.07)nm和(-15.67±0.23)mV,体外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口服药动学结果显示,TPGS-Ber-SLN的tmax延长至(2.07±0.43)h,t1/2延长至(4.21±0.78)h,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3.91倍和5.34倍。结论 TPGS-Ber-SLN显著改变了岩白菜素的药动学行为,增加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RP—HPLC法测定肝毒净颗粒剂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
岩白菜素提取工艺制剂及质量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白菜素(Bergeninum,C14H1609),又称岩白菜内酯、矮茶素、佛手配质,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岩陀、鬼灯檠、落新妇、百两金、矮地茶等草药的有效成分,过去尚有岩白菜内酯、矮茶素、矮茶素Ⅰ号、虎耳草素、佛手配质、鬼灯檠素、开喉箭酸乙等异名犤1犦。岩白菜最早载于清《分类草药性》,中医和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咳嗽、吐血、便血、肠炎、白带、肿毒等,外用治疗疮毒、疥癣。岩白菜素有中等强度的止咳作用,其初提物对“咳、痰、喘、炎”四症作用明显,治疗气管炎有独到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为镇咳祛痰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犤…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垂阴茶糖浆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辉  冯海龙  徐玲 《中国药师》2005,8(7):557-558
目的:建立垂阴茶糖浆岩白菜素的测定方法,方法:λs=275 nm,λR=320nm,用薄层色谱法测定岩白菜素的含量.结果:岩白菜素在0.505~3.0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52%.RSD=0.44%.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Dear Edit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metabolite contents in a med- icinal plant vary in nature, which may impact on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Bergenia (Saxifragaceae) is an evergreen perennial herb widely distributed in Central and East Asia with about 30 species reported worldwide. It grows at a range of altitudes from the Khasia hills at 400 feet to the temperate Himalayas from Kashmir to Bhutan at 7,000-10,000 feet. Its distribution over a wide range of altitudinal zones makes it a good candidate for studying variations in its metabolic profiles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Bergenin (C-glycoside of 4-O-methyl gallic aci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 in Bergenia and othe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constituents including, among others, gallic acid (3,4,5 trihydroxybenzoic acid), (+) catechin, and gallicin (Fig. 1).  相似文献   
8.
罗嫄  胡泽锴 《药学研究》2020,39(12):697-700
目的 建立复方岩白菜素片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SEIDO CAPCELL PAK C8(4.6×250 mm,5 µm),流动相为甲醇-水(16︰84),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以岩白菜对照品峰面积按外标法计算有关物质含量。结果 复方岩白菜素片主成分峰及各降解产物峰间能较好分离,12批次样品中最大杂质含量为0.08%~0.28%,总杂质为0.09%~0.29%,并对总杂质含量进行了控制。结论 建立的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强、灵敏高,能满足各峰的良好分离,可用于复方岩白菜素片的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岩白菜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岩白菜素微囊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制备岩白菜素微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体外溶出率进行研究。结果明胶制备岩白菜素微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质量分数为6%,囊心囊材质量比为1∶2,搅拌速度为750r·min^-1。此最佳工艺制备的岩白菜素微囊包封率为75.90%,载药量为23.09%,体外溶出度测定30min为28.6%,12h累计释放达到90%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岩白菜素微囊工艺稳定,包封率高,同时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污水排放等造成的大气以及食品的污染,雾霾指数的增高,空气质量的下降,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感冒后久咳不愈也随之增加。夜间明显加重,胸片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抗感染治疗无效。持续数月不等。笔者所在卫生所2008年—2013年接诊感冒后咳嗽患者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