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25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541篇
工业技术   32922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630篇
  2022年   574篇
  2021年   750篇
  2020年   642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838篇
  2015年   881篇
  2014年   2105篇
  2013年   1836篇
  2012年   1988篇
  2011年   1819篇
  2010年   1572篇
  2009年   1514篇
  2008年   1518篇
  2007年   1368篇
  2006年   1354篇
  2005年   1345篇
  2004年   1277篇
  2003年   1130篇
  2002年   1031篇
  2001年   881篇
  2000年   729篇
  1999年   718篇
  1998年   691篇
  1997年   632篇
  1996年   623篇
  1995年   633篇
  1994年   438篇
  1993年   322篇
  1992年   283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姬塬油田欠注井现象日益严重、堵塞物类型复杂造成常规酸化无法同时解除多种堵塞等问题,从堵塞物分析和解堵机理入手,研究了一种适用性较广的分子膜/混合有机酸复合解堵体系,主要由混合有机酸、新型分子膜、解聚剂和助剂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解堵体系具有优良的解堵性能,对现场垢样的溶垢率普遍能达到80%以上,对聚合物的降黏率可达到90%以上,适用于深部解堵,且能够有效避免二次沉淀的产生。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分子膜/混合有机酸复合解堵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日注水量,适用于大部分欠注井的地层改造。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考虑毛管压力、渗透压、膜效应以及弹性能的压裂-焖井-生产多过程多相流模型,提出了以产能最大化为目标的页岩油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后焖井时间优化方法,采用现场生产数据和商业软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和方法,根据现场压裂压力数据反演裂缝参数,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了压裂、焖井以及生产阶段储集层孔隙压力、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动态,并研究了7种因素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正交实验明确了最优焖井时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焖井时间增加,累计产量增量先快速增加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变化拐点对应的焖井时间为最优焖井时间。最优焖井时间与基质渗透率、孔隙度、毛管压力倍数及裂缝长度呈非线性负相关,与膜效率、注入液体总量呈非线性正相关,与排量呈近线性正相关。对最优焖井时间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注入液体总量、毛管压力倍数、基质渗透率、孔隙度、膜效率、压裂液矿化度和排量。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针对中低温地热井工程,为了实现此工程质量的提升以及单井产能的确保,对其地热井钻井完井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上述过程中出现严重钻井液漏失、水位衰减过快、严重的沉砂问题和开采水层与表层水之间互窜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渗透率是影响气井产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煤层气排采经验,总经了在气井排采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并且在不同的排采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排采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煤炭技术》2015,(9):316-319
运用集对分析、灰色绝对关联分析、非线性相关系数Rc和面积差值4种方法,基于AHP法建立拟合度计算模型,计算煤层气井历史拟合程度,以期提高产气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油气井存在井身结构复杂、套管尺寸大、裸眼段长,环空间隙小等难点,易造成下套管粘卡、遇阻、固井质量差等问题。本文针对该区块超深技术套管下入、固井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石油机械》2020,(7):19-24
为解决易漏失砂岩地层频发的井漏问题,采用巴西劈裂试验研究方法,测试不同粒径组合方式下防井漏材料对于井壁抗拉强度的强化效果。通过对比岩样孔喉尺寸和钻井液中防井漏材料的颗粒粒径,分析砂岩经不同粒径防井漏材料钻井液处理后的岩样抗拉强度测试结果,得到以下结论:相较于水润岩样的抗拉强度,防井漏材料明显起到强化井壁的效果,从而提高地层承压能力;未经粒径优化设计的防井漏材料有可能无法强化井壁,从而造成井漏问题无法缓解和钻井材料资源浪费等问题;钻井液中防井漏材料颗粒粒径范围越广,井壁强化效果越明显;若要达到最佳防井漏效果,使得地层承压能力最高,建议钻井液在进行防井漏材料粒径组合优化设计时,应考虑将防井漏材料的平均颗粒粒径约等于岩样平均孔喉尺寸。研究结果可为维持易漏失砂岩地层的井壁稳定、缩短非生产时间和安全高效钻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