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8篇
  免费   2253篇
  国内免费   816篇
工业技术   44517篇
  2024年   359篇
  2023年   1174篇
  2022年   1244篇
  2021年   1188篇
  2020年   1153篇
  2019年   1353篇
  2018年   791篇
  2017年   1197篇
  2016年   1479篇
  2015年   1640篇
  2014年   2747篇
  2013年   2018篇
  2012年   2355篇
  2011年   2385篇
  2010年   2036篇
  2009年   1974篇
  2008年   2490篇
  2007年   2017篇
  2006年   1713篇
  2005年   1612篇
  2004年   1491篇
  2003年   1346篇
  2002年   1103篇
  2001年   930篇
  2000年   844篇
  1999年   736篇
  1998年   711篇
  1997年   624篇
  1996年   564篇
  1995年   494篇
  1994年   474篇
  1993年   437篇
  1992年   427篇
  1991年   400篇
  1990年   382篇
  1989年   34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8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亚氯酸钠-醋酸-氢氧化钠法提取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分别用硫酸水解和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的方法对CS进行改性,并以百里香精油作为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对改性前后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对所得乳液微观结构、粒径、电位、稳定性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S和硫酸水解改性的纤维素(cellulose precipitation,CP)相比,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改性的纤维素(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cellulose,HPC)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为28.61μm。活性基团数量增多,静水接触角变大,达到76.1°,约为CS的2.4倍。CP的微观形貌呈现短棒状结构,表面光滑;而HPC呈现卷曲状,表面由平滑变得疏松多孔。改性后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均提高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其中由HPC稳定的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粒径最小,为3.53μm,粒径分布也更均匀。在21 d的25℃贮藏中,液滴之间没...  相似文献   
2.
针对颗粒滚动摩擦作用对筒仓中玉米颗粒的力链空间分布进行研究,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筒仓模型与仿真玉米颗粒模型进行卸粮仿真模拟,并与筒仓卸料实验作流态对比,验证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模拟仓进行切片观察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摩擦情况下力链的细观参数随时间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颗粒间摩擦系数越大,卸粮完成的最终时间越长;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越小,颗粒由整体流转变为管状流的时间越早。对于有漏斗的筒仓来说,减小颗粒间摩擦会改变整体流和管状流之间的极限,从而增加产生管状流的面积。标准滚动摩擦系数下玉米颗粒在卸料过程中会出现起拱-塌陷效应;减小滚动摩擦,玉米颗粒卸料较稳定,未出现起拱的应力突增、以及拱塌陷的应力衰减;增大颗粒间滚动摩擦不但会增加拱效应,且出现成拱高度距离漏斗口更高。  相似文献   
3.
4.
以蚕丝蛋白为模板,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通过生物矿化的手段形成具有特殊形貌的α-GaOOH颗粒,并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煅烧α-GaOOH得到α-Ga2O3和β-Ga2O3.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手段研究了丝素蛋白多肽和矿化时间对颗粒的影响,对其生物矿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β-Ga2O3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丝素蛋白多肽模板以无定形的结构与产物结合在一起,并且经过高温烧结后仍以碳膜的形式包覆在材料的表面.这种碳膜结构对于提高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玉米需肥特性设计氮磷钾比例,制备了含中微量元素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产品氮、磷、钾比例为2∶1∶4,属于高钾中氮低磷型.在河北省安平县前子文村和浙江省新昌县孟家塘村玉米上开展了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生物学性能得到改善,玉米产量、出籽率、百粒重与容重得到提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增产率为5.45%,平均纯增收896.40元/公顷,平均产投比为5.43∶1.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展坛紫菜高值化加工利用,以坛紫菜为原料、蛋白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提取溶剂、超声时间和功率、料液比、pH等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对其等电点、乳化性、起泡性等基础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超声全程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350 W条件下,坛紫菜蛋白质提取率为60.98%±1.01%。同时通过对所提取的坛紫菜蛋白质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坛紫菜蛋白质的等电点为4.5,在等电点附近,坛紫菜蛋白质有较好的泡沫稳定性,可达80.84%±2.95%;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坛紫菜蛋白质在5~50 mg/mL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浓度为50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为2.89±0.09 U/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当于0.83±0.08 mmol/L Trolox,DPPH清除率在10 mg/mL时达到68.04%±0.73%。该研究可以为坛紫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8.
9.
高碳醇(C~+_6混合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增塑剂,洗涤剂和分散剂等。以合成气为原料,经费托合成途径一步制得高碳醇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密切关注。但是,费托合成高碳醇的粗产品中,除了醇和烷烃外,还有较多的烯烃、醛等不饱和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酸,因此需要通过加氢精制将其脱除,以简化后续精馏分离工序。针对该体系开发了活性炭负载的Pd基催化剂,在液体空速6 h~(-1),氢油比100~300,温度100~310℃,压力8 MPa条件下,在实验室微型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高于250℃后,不饱和组分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且能够将原料中大部分的酸加氢转化,转化率高于90%。但是当温度高于270℃后,醇收率开始显著降低,说明高温条件下醇在催化剂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氢解反应。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加氢产物中醇的收率,较优的反应温度应在250℃左右。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位的晶相和粒径,证明催化剂的活性位是金属Pd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 nm,且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结构稳定。在实验室开发的基础上,该催化剂经历1 000 h寿命实验和规模化制备等环节,成功应用于陕西榆林合成气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的粗产品加氢精制工序,在反应温度约250℃,8.4 MPa下,不饱和组分转化率100%,酸转化率90.4%,生产出只含有醇和烷烃的混合油品,为后续醇油分离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0)
辽宁省春季干旱情况严重,春播玉米种子容易遭受水分胁迫,使幼苗生长受阻,芽势弱,严重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但是作物的抗旱性在种类和品种问存在着很大的遗传差异,使用抗旱品种是减少干旱影响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本研究选用辽宁省目前育成新品种10份进行试验,在春季土壤含水量低于5%的情况下进行播种,通过后期产量性状调查,筛选出耐寒品种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35、京科968、郁青109、辽单565四个品种产量均在700kg以上,不受苗期干旱影响,表现了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