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5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医药卫生   872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15例,均为男性,年龄20 ~45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8.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1.0 ~4.6 cm,伴或不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缺损.2例存在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并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加前臂皮下静脉行血管移植;13例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后,VSD敷料覆盖创面,择期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覆盖创面,在皮瓣修复同时选择掌长肌腱、股前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肌腱、神经缺损.术后8~10周创面无感染,行Masquelet技术植骨重建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15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植骨后3.2个月,后续观察无骨吸收.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3例,良2例.结论 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对其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使患者尽快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原则。尽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装置不断改进,但是术后内固定装置的失效仍然是导致二次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股骨大粗隆外侧壁作为对内固定头钉装置的重要支撑,其完整性对于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至关重要。笔者就股骨大粗隆外侧壁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开放外侧裂池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5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60例,GCS评分6~10分,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使用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方案,B组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对2组颅内压、ADL评分、GOS评分和电解质紊乱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d颅内压均显著低于A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低钠和低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疾病治疗方案时,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8.
刘辉 《安徽医药》2016,37(7):838-840
目的 探索退行性下睑外翻的最佳手术矫正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6月东方医院集团眼科医院采用手术方法矫正退行性下睑外翻13例患者(20只眼)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A组3例(4只眼)采用Kuhnt-Helmbold术,B组5例(7只眼)采用Byron smith术,C组5例(9只眼)采用外侧睑板条固定术。观察比较3种手术方法的术后矫正效果、并发症以及眼睑外观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0只眼中15只眼下睑外翻完全矫正,其中A组1只眼,B组5只眼,C组9只眼。5只眼欠矫,其中A组欠矫3只眼(2只眼接受再次手术矫正),B组轻度欠矫2只眼,C组无欠矫。结论 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明显优于Kuhnt-Helmbold术和Byron smith术,具有适应证广、矫正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舒适度高、术后美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解设计且不带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修复肢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对12例患者根据创面缺损的大小分解设计并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将分解的皮瓣进行缝合,游离后与受区血管神经进行吻合,供区可直接缝合。皮瓣大小17 cm×9.6 cm~22.8 cm×13.2 cm。结果本组12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质地外观好。供区呈线型愈合。结论实施分解设计且不带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肢端创面,血供可靠,外形质地好,供区可直接缝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