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工业技术   207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地农业建设必须借助科技进步,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具体应围绕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积极应用传统旱地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重点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 2 1世纪之际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第二届全球水论坛提出 2 1世纪要实现人类的安全供水。到 2 0 2 5年要解决 31亿人的供水基本需求。任务十分艰巨。我国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的缺水山区 ,地面水和地下水严重缺乏 (或季节性缺乏 )。这里山大沟深 ,引水困难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 ,水平低下 ,居民饮用水长期没有保障 ,供水和粮食都缺乏安全性 ,是我国贫困最集中的地方。水是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雨水是最有潜力的资源。近两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 ,雨水集蓄利用成功地为山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生活和作物补充灌溉用水 ,在缺水山区的特定条件下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措施。它具有分散解决、利用就地资源、采用适用技术、低投入 ,有利于社区和群众参与等特点 ,是符合可持续原则的综合发展模式。雨水集蓄利用的迅速发展已经对水资源学科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将成为水资源科学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讨论牛曼边界条件下具有常数收获率的竞争—扩散问题解的性态,得到当收获率满足当条件时,种群u将在有限时刻被消灭。  相似文献   
4.
北京某学校雨水利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某中学为例,介绍一种学校雨水利用的方法。根据校区水量平衡计算结果,对利用校园内汇集的雨水作为冲厕、绿化和景观用水等进行设计;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雨水径流的污染进行控制,保障所利用雨水的水质达到要求,并采用生态净化的方式,使学校景观水体循环起来。虽然雨水利用工程投资较高,但其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The effect of fruit size and harvesting of Thai tangerine fruit ( Citrus reticulata , Blanco)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8–12 months after fruit se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imonin in whole fruit as well as in the individual fruit parts and extracted juice was investigated. The highest limonin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seed, followed by albedo, flavedo, segment membrane and juice sacs in decreasing order. The limonin concentration in juice as well as in whole fruit was decreased when fruit was harvested 8–12 months of fruit set. Increasing harvesting time from 8 to 12 months showed corresponding decreases in the amount of limonin in flavedo, albedo and seed.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titrable acidity and increase in total soluble solid and total soluble solid/titrable acidity ratio of juice with a later than normal harvesting time. However, fruit size showed no effect on limonin content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juice extracted from tangerine.  相似文献   
6.
赵诣 《水资源保护》2021,37(4):117-120
为分析新型低毒有机磷杀虫剂“1%双硫磷颗粒”投放对河道水质的影响,设置不同药剂投放浓度和不同反应时间的室内试验,以TP、NH3-N及S2-为目标因子,分析该药剂投放后水体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不同试验组水样中S2-质量浓度均小于0.02 mg/L,NH3-N质量浓度处于0.029~0.036 mg/L之间,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不同浓度药剂投放1 h后,水体TP质量浓度已达到稳定状态,且在60 h内均保持稳定,药剂投加量与水体TP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5);不同处理组的药剂在水体中的TP释放量无明显差异,均在1.06~1.30 mg/g之间。“1%双硫磷颗粒”推荐适宜投放量不会使河道水质恶化到劣Ⅴ类,但增加药剂投放量会增加水体TP污染及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构建自供能式磁流变阻尼器内部实时状态监测传感系统,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内部流体能的能量采集装置。该装置被安装于磁流变阻尼器活塞顶端并为检测阻尼器内部工作参数的无线传感模块1供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磁流变阻尼器中磁流变液流动能的理论模型。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在不同的外界激励下能量采集装置的工作情况,证明了采集的电能随着活塞的运动频率增加而增加,而与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流变特性没有明显的关系。测试表明利用此装置能较好的采集到来自于磁流变阻尼器内部流体流动产生的能量,为无线传感模块供电。  相似文献   
8.
梁飞鹏 《净水技术》2021,40(1):140-145,154
为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满足国家、地方政策及标准要求,老城区低标排水系统提标改造需求日益迫切。但许多老城区存在现状条件复杂、地下公用管线多、道路狭窄、施工条件苛刻等问题,提标改造难度较大。文中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城区雨水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结合Info Works ICM排水模型对系统内积水风险、管网水力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标改造后的管网系统在3年一遇设计降雨时,可保证城区内无积水产生,系统内大部分管道的水力坡度与管道坡度接近,基本未出现非满管或超载的情况;在100年一遇的设计降雨时,城区内积水深度普遍在0.15 m以下。针对排水系统改造中的重点、难点,提出充分利用现状设施、合理选择顶管与开槽埋管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减少骑马井数量、利用已建雨水管道收集路面雨水、合理确定井位管位,减小管线搬迁工程量等解决方案,同时,对关键节点进行具体分析。案例可为其他老城区的雨水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金泽水源地雨水径流磷污染控制需求,以及现有雨水处理技术中传统填料对溶解性磷的去除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开发出以给水厂污泥为基材的除磷颗粒,并通过低浓度、短时间、少用量的盐酸浸泡改性强化了除磷效果。当使用改性除磷颗粒作为主体填料,构建雨水源头处理的生态滞留池或末端处理的滤池时,过滤装置具有表面水力负荷高、出水磷浓度低的优点。中试装置运行结果表明,当表面水力负荷为0.25 m^3/(m^2·h),进水磷浓度约为1 mg/L时,出水磷浓度仍可稳定低于0.2 mg/L,溶解性磷的去除率高于80%。  相似文献   
10.
电力传感器作为能源互联网感知层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供电稳定性是广大从业者的关注重点。通过环境能量收集技术为传感器供电,可使传感器具有自供电特性以及长期免维护的优势,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传感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关注。综述了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温差、振动、风致振动等新型能量收集技术的特点。结合电力行业传感器应用需求,提出了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总结为取能方式多样化、取能器件小型化和取能传感一体化等发展方向,并对应用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取能技术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可靠性挑战和应用适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