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润芝 《华中建筑》2009,27(2):14-16
二战后,经济、实用、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格迅速改写了许多城市的面貌。尤其是战后重建与新建的城市;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大部分已尽显暗淡与萧条。建筑师彼得’巴伯尔在伦敦多尼布鲁克住宅设计中,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住宅形象与邻里关系,成功的为灰色城市街区增加了一个欢快的主题,在内城与住宅之间诠释出一种更为积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萧山朝晖初中地块项目为例,提出了"重塑——复兴"的旧城中心区更新改造模式,并讨论了通过调整地块功能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延续城市历史等具体策略,来重塑城市空间肌理,实现旧城中心活力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焦洋 《建筑师》2022,(4):59-69
作为近代曾身任将作且较早具有建筑学视野的代表性人物,朱启钤为何要发起辑录古代工艺之事杰出人物的 言行事迹?这其中的用意,依据他本人在《哲匠录》“叙例”中的话,一为“表彰前贤”,一为“策励后生”。就前者而言, 以哲匠为名,可通过对该词固有寓意的发覆,最大限度地囊括古代工艺之事中的各类人物,并尽力罗致有关其禀赋才 智的记载;而就后者来说,所谓“策励后生”则是意图经由上述努力,使本土新兴之建筑学者认识并传承古代智慧,以 达至“沟通儒匠,浚发智巧”或“汇通文化史”的目标。由此,该著作的主旨或可以被诠释为包含有“何为哲匠”与“哲匠 何为”两个要义:前者为朱启钤遴选人物时的标尺,体现出他对于土木营造乃至工艺之事参与者所涵盖之类型以及所 发挥之作用的体察;而后者则反映出他在建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下对于土木传统之命运的忧患意识,寄托了他透过哲 匠视角使不同层面之传统智慧得以呈现,并将其融会贯通的期望。将经由对《哲匠录》上述两个要义的讨论,使朱启 钤等近代学者在20 世纪初所着力复兴的哲匠话语及其所承载的学术理想在当代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4.
刘锐  窦建奇 《华中建筑》2014,(8):116-120
该研究是关于广州水泥厂改造规划的探索研究,从城市肌理、历史残片、地域文脉等角度紧抓复兴契机,提出因地制宜的重塑手段。水泥厂已经存在多年,百年历程,其原有厂区的历史背景,以及它所积淀的记忆及场所情怀,势必对周围环境、区域规划、周边居民的生活习惯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达到对该厂"重塑与复兴"的设计目的,在方法上需要避免强制性"嫁接"模式,而应该采用保护文脉的"顺承"的模式。从留住城市肌理、发现历史残片、承接岭南文化来紧抓复兴契机,并运用宜商宜居、创造活力、景观组织等重塑手段。总之,该项目强调对原有的空间肌理及场所记忆的关注,在更新改造、激发活力的同时,保持对当地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历史街区的复兴应当成为旧城保护工作的重点.厦门中山路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的现实下不可避免的要面临改造,为了有效保护街区的整体风貌和地域特色,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与研究.本文在对厦门中山路历史街区深入调研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现状特征,并提出了厦门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复兴策略...  相似文献   
6.
范凌 《时代建筑》2009,(1):128-135
如果展场不再是展示展品的被动容器而是“艺术”显现/发生的环境,那么在当代语境下将如何打开阅读美术馆的线索?文章试图从这个角度对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当代美术馆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7.
8.
吴卫  肖盛 《包装工程》2004,25(1):136-138,153
从研究背景、意义论述了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相应的三种经典研究方法和总体研究思路,阐明中国工业设计界应该逐步摆脱设计殖民文化的影响,与时俱进,为建立一套中国特色的设计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信息化双重冲击给中国城市地域文化和历史特征延续造成巨大危机。对地方文化基因的重新认知、提炼、抽象和组织重构,并对新城市文化进行储存、流传和创造性表达将是重建地方独特价值的关键。天河路商圈整体城市设计从复兴广州“千年商都”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六大文化特色片区”架构,结合开放空间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并通过在核心节点创造“城市事件”场所和景观凸显新商都文化精神和城市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摩苏尔战后城市和建筑损毁 严重,文化遗产遭到大规模“清扫”,返乡居 民无家可归等一系列问题,以“摩苏尔战后营 地国际竞赛”获奖作品为例,提出了战后社区 的重建策略:在战后资金、技术和人力匮乏 的现实条件制约下,提出以居民为建设主体 的阶段性社区营造;技术措施的选择以灵活 性、在地性为原则,从整体布局到建筑局部 均采用模块化的建造体系以及当地材料和工 艺;同时关注居民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因 素,以实现对难民的人道主义关怀。即分别 从时间、空间、人文的角度探讨了可适应现 状条件并满足不同救灾阶段动态需求的可持 续性的社区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