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工业技术   5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一、冬灌;“小麦不冻灌,受冻又遭旱”、“麦苗灌冬水,春后不噘嘴”实践表明,无论北方冬麦区,还是江淮冬麦区,冬季和早春的低温干旱气候条件,是小麦死苗的重要原因。冬灌的好处甚多:1.蓄水保墒,冬水春用。在“春雨贵如油”和“冬春风似狼”的地区,冬灌能蓄水于耕层,可起到冬水看用和风掀亩的作用;又以水调温,甚弱冻冒.寒要啥用,气温反/北风烈,天寒地冻,给小麦越冬带来提大团推,这以要来提高地盘,而去准以水调温,以水稳温,在提大程度上可直弱冻冒;3.层实立团,杜绝“吊百”,冬水留清碎明些暗回拉,闻公麦苗露报另苗…  相似文献   
3.
2月27日-28日,以“推进科技人户夺取夏粮丰收”为主题的农业科技人户春季行动在河南省滑县拉开帷幕。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等小麦专家一道,针对今年暖冬小麦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小麦田间管理办法,开展科技会商和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服务,以确保夏粮丰收。  相似文献   
4.
荷兰农药法规局(CTB)已经临时批准巴斯夫的杀菌剂Flexity(苯菌酮,metrafenone)用于春小麦、冬小麦和大麦。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冬小麦秋种期间,拜耳将谷物除草剂Olympus(丙苯磺隆70%)引入美国。丙苯磺隆已于6月30日获得EPA批准,这是继年初甲磺胺磺隆获得批准后,拜耳2004年在美国登记的第二个谷物除草剂。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北京东南郊典型灌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2015年对该灌区31个监测点位土壤样品和62个作物样品的6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属于安全级别,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满足国家食品标准,灌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施肥、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法的土壤含水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9):135-139
土壤墒情实时监测是开展作物实时灌溉预报的重要前提,而根区土壤含水率精确数值的获取对提高实时灌溉预报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方法计算了冬小麦计划湿润层内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权重,并应用在郑州地区不同水分处理的冬小麦实时灌溉模型中。结果表明:组合赋权计算的日土壤含水率和灌水总量更符合试验区冬小麦自身生长规律和节水灌溉要求。通过组合赋权计算的日土壤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冬小麦实时灌溉预报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ENVISat ASAR数据在水稻识别和制图中应用研究比较深入,但对该数据用于小麦识别和制图的技术方法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以北京市通州区为试验区,研究了利用多时相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冬小麦识别的技术方法。应用GPS实测定位和基于高分辨率World View-1影像解译等手段获取分类精度检验数据,结果表明多时相ASAR数据可用于我国北方冬小麦的识别,对小麦—非小麦两类型的识别总精度为82.64%。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了基于TM卫星遥感技术和小麦估产模型的冬小麦产量监测研究。在利用GPS实地采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通过影像校正、采用优化的ISODATA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将样点的作物信息数据贯穿到整个校验分类过程中,信息解译精度在90%以上。利用分类提取的冬小麦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信息等,结合冬小麦估产模型,计算单点产量信息,经过线性转换,对整个区域的冬小麦产量进行监测预报,并制作了冬小麦产量分级专题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干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 ,测定了田间高产试验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的铁含量 .结果表明 :麦株含铁量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变化 ,其峰顶位于返青期 ;铁吸收量随生育的时期呈双峰曲线变化 ,其峰顶分别位于拔节期和乳熟期 ,而峰谷出现在开花期 ;各生育阶段麦株体内铁始终以叶片分配比率最高 ;形成 1 0 0kg籽粒需要吸收铁 1 7.98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