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鉴定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研究关键酶的特征与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白酒的优质品率。方法:本研究用形态学和生理学、16S rRNA、gyr B基因和antiSMASH分析的方法对酒曲中的一株微生物进行了验证;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羧酸酯酶的3D模型,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了该菌株的羧酸酯酶的机理。结果:该菌株为产羧酸酯酶的革兰氏阴性菌Pb1(MW580690);该菌株呈现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产物曲线为S型,羧酸酯酶活化最优pH范围为5.0~9.0。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e21A为该酶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氨基酸,水解三丁酸甘油酯为丁酸和甘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经过构象变化被转移到催化中心后,进一步被加工;酶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互作用表面有利于配体向下转移,进而从疏水性通道释放产物到的酶表面。结论:产羧酸酯酶的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并为羧酸酯酶水解三丁酸甘油酯类物质的底物识别、转移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海胆酮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主要从海胆及藻类等海洋生物中提取。本文研究海胆酮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抑制作用,应用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海胆酮对AChE的抑制机理,并用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myloid beta-peptide 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研究海胆酮对AD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海胆酮有很强的AChE抑制活性,其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6.29±0.97)μg/mL,抑制常数Ki为3.82 μg/mL,表现为竞争性抑制;海胆酮可诱导AChE二级结构改变,更容易与AChE活性中心氨基酸Ser200、His440、Trp84和Tyr121结合,阻碍底物碘代硫代乙酰胆碱(acetylthiocholine iodide,ATCI)与酶结合,从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海胆酮能有效抑制Aβ25-35诱导PC12细胞的AChE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减轻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基于AChE和氧化应激阐明了海胆酮对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海胆酮在功能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幼虫消化液酯酶活性与中肠酯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消化液酯酶活性与全茧量、蛹重存在显正相关关系,中肠酯酶活性和茧层率性状呈显正相关关系,卵的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呈高度正相关。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的强弱表现也一致。因此可以认为Fl代消化液酯酶和中肠酯酶活性的提高是茧质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之一。酯酸活性可用来预测F1代的茧质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多功能复合香酯酶在浓香型酒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多功能复合香酯酶配套工程技术应用在浓香型酒上的效果明显,爷韶酒提香效果30天发酵达到85天长酵池酒水平;酒精串香上串香后的优质酒已 乙酯的含量赶上或超过长酵池水平,在窖群上两基试验结果:酒质均符合优质酒理化和感官指标,就现规模经济效益已十分明显,年净增效益可达40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彭召海 《啤酒科技》2002,(7):55-60,66
本文研究了几种大小酵母用于发酵的一些特性,包括产生的乙酸酯类、酯酶的活性、乙醇乙酰转酯酶(AATF)的活性,总酸以及吸收的氨基酸。较大的酵母会产生较多的乙酸酯类化合物(乙酸乙酯,醋酸异戊酯,2-乙酸苯乙酯)。当酯酶与 AATF 酶活性相反时,AATF 酶活性也与酵母细胞大小相关。较小的酵母细胞从麦汁中摄取较多的赖氨酸。用大酵母比用小酵母生产啤酒易获得高 pH 值和高浓度乙酸酯类物质。很明显影响酵母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细胞倍体的差异,酵母细胞的大小可作为预测啤酒风味及风味稳定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7.
己酸乙酯酯化菌及酶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概述了针对浓香型固态白酒发酵周期长、优质品率低,液态白酒存在“两低、一高”这一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名酒研究组近10年来步入研究酯化功能菌、酯化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近期开发出高效优质生产浓香型酒的酶工程新技术,经国内南北方生产上的典型性试验观察,证明能大幅度提高优质品率和缩短发酵周期,从而结束了浓香型酒优质品率低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张永丽  李戈  莫圣书  陈青 《农药》2007,46(6):413-415
采用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豇豆荚螟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群豇豆荚螟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从两院豇豆荚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50抗性比值可以看出,定安和东方豇豆荚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分别提高3.5701倍和2.8650倍;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18、9、4.5、3、0.225mg/kg处理豇豆荚螟后,各处理豇豆荚螟的羧酸酯酶活性均明显增强。上述结果表明,豇豆荚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降低主要是由于羧酸酯酶活性显著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9.
蛇毒抗栓酶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白眉蝮蛇毒、江浙蝮蛇毒和尖吻蝮蛇毒中提取的蛇毒抗栓酶制剂进行了酶活性和安全性分析。被检样品的精氨酸酯酶活性都能达到要求,有的还超过出厂规格的1~3倍,但类凝血酶活性定性试验只有68.1%(64/94批)呈阳性反应。出血毒性和神经毒性检测,有14.4%和38.5%的样品不能通过。用SDS-PAGE分析纯度,被检样品分别含3~7条区带,分子量最低14.6KD,最高87.6KD.说明目前国产蛇毒酶制品纯度和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阎家麒  王锋  杨文艳 《江苏化工》2005,33(Z1):135-137
采用牛肝酯酶拆分紫杉醇侧链合成中生成对映异构体化合物的新方法.牛肝酯酶催化拆分顺-3-乙酰氧基-4-苯基氮杂环丁酮,得到(S)-(-)-醇和标的产物(R)-(+)-乙酸酯. 所得(R)-(+)-乙酸酯反应产率≥97% ,光学纯度≥99.6%. 牛肝酯酶可以作为手性合成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