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感染细胞内,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复制是否需要核的参与至今仍存在争议。而有关该病毒形态发生的系统报道仍不多见。本文使用已建立的低温包埋金标记技术结合常规包埋技术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Hep-2细胞后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定位研究,探讨了该病毒与感染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细胞核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以及病毒诱导空泡、核突出和复制复合体之间的关系。感染后4到12小时的细胞中,观察到大量核突出物形成及其由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迁移动态。感染初期,核  相似文献   
2.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的实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病例的发生。为避免该风险,中国自2016年5月1日起停用三价OPV(trivalent 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t OPV),改用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bOPV),并将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即采用IPV-OPV-OPV-OPV序贯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不仅能降低VAPP的发生,还能维持较高的肠道黏膜免疫力。本文就国内不同IPV-OPV序贯免疫程序的应用、免疫效果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简称 PV1)全基因7.4Kb cDNA 和编码 PV1外壳蛋白 VP12.5Kb 的 cDNA 片段的两株重组痘苗病毒(RV-1和 RV-2)表达了 PV1抗原。经荧光标记的抗 PV1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感染了 RV-1和 RV-2的 Herp-2细胞呈阳性荧光反应。免疫印迹实验证实两株重组痘苗病毒分别表达 PV1抗原三条和两条特异性蛋白带。免疫家兔后能诱导产生抗 PV1中和抗体。本文对重组病毒表达 PV1抗原的效率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本公司研发的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纯化液进行蛋白成分分析及鉴定。方法 按照疫苗生产工艺,应用NBS篮式生物反应器生产单价脊髓灰质炎病毒原液,经超滤浓缩及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两步柱层析纯化方法,收集并灭活蛋白峰。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形态及大小;ELISA方法检测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及残留牛血清白蛋白含量;HPLC法分析单价灭活病毒纯化液纯度;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与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SI-MS)相结合的技术鉴定样品中所含蛋白成分。结果 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纯化液中可见球形病毒颗粒,直径25~30 nm;HCP、残余牛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低于50 ng/ml、2.5μg/ml;纯度大于95%;单价脊髓灰质炎病毒样品中含有相应血清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且相应病毒蛋白成分数据库匹配相对分值在所含蛋白组分中均最高。结论 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液经纯化后,有效去除了杂质蛋白保留了病毒蛋白组分,单价病毒纯化液病毒蛋白成分明确,纯度较高,为后续该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建立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验证。通过Ct值计算样品的突变比例(revertant proportion,RP),并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株的突变比例。结果建立的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相应基因片段;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CV)为0.085%~5.564%;灵敏度为1×10-7~1×10-6ng,Ⅰ、Ⅱ、Ⅲ型非突变荧光定量PCR可分别检测到含量约0.084 3、0.029 2和0.266 7 CCID50的病毒。荧光定量PCR测定RP的方法经验证发现,Ⅰ、Ⅱ、Ⅲ型混合质粒对照的RP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较小,分别为0.040 9±0.037 4、0.008 8±0.034 3和-0.029 6±0.026 8。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株的RP分别为0.001 0、0.002 0和0.001 7。结论荧光定量PCR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实验室内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突变比例测定,并可能成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体内或体外神经毒力评价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形式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颗粒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别将经56℃加热1.5 h处理和未经加热的PV进行分离纯化,收集相应组分,进行电镜观察及SDS-PAGE分析,并测定各组分的D抗原及蛋白含量。用不同PV颗粒组分分别免疫大鼠,均经腿部肌肉注射,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21 d,于免疫前和第1、2次免疫后21 d经眼眶采血,末次免疫后21 d经心脏穿刺采血,分离血清,微量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血清中抗Ⅰ、Ⅱ、Ⅲ型PV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未经加热处理的PV可分离获得EP(蔗糖浓度16%~19%)和FP(蔗糖浓度22%~24.5%)两种病毒颗粒,电镜观察分别为空心颗粒和实心颗粒,EP经SDS-PAGE分析可见VP0、VP1和VP3病毒蛋白条带,FP可见VP1、VP2、VP3和VP4条带;经56℃加热处理的PV可分离获得HP(蔗糖浓度15%~17%)一种病毒颗粒,电镜观察为空心颗粒,SDS-PAGE分析可见VP0、VP1、VP2、VP3病毒蛋白条带。EP、FP免疫大鼠后,均可诱导产生针对PV的中和抗体,但EP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GMT低于FP;HP不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结论未经加热的PV可分离获得EP和FP两种病毒颗粒,均具有免疫原性;经加热处理的PV仅分离获得HP一种病毒颗粒,不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活疫苗中Ⅲ2株全基因进行测序,并与P3/Leon/37株和SabinⅢ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方法通过大片段克隆和小片段克隆两种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覆盖中Ⅲ2株基因组全长且互相重叠的4个大片段和8个小片段,基因组中间片段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基因组末端的片段先进行TA克隆再测序。分别将两种方法得到的c DNA片段进行拼接,并将所得全长c DNA序列与P3/Leon/37株和SabinⅢ株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得到长度为7 432 bp的中Ⅲ2株全长c DNA序列,且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中Ⅲ2株全基因序列与P3/Leon/37株和SabinⅢ株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中Ⅲ2株与P3/Leon/37株的碱基序列差异共有19处(非编码区3处和编码区16处),编码区有6个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中Ⅲ2株和SabinⅢ株的碱基序列差异共有28处(非编码区13处和编码区15处),编码区有3个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结论中Ⅲ2减毒疫苗株全基因组c DNA序列为7 432 bp,与SabinⅢ株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可大规模纯化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蔗糖垫层离心法。方法病毒大量增殖后,收集病毒液,经PEG浓缩、三氟三氯乙烷抽提后,采用蔗糖垫层或Cs 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PV(Ⅰ、Ⅱ、Ⅲ型),电镜下观察病毒形态,进行核酸及感染性滴度的检测。将纯化的Ⅰ、Ⅱ、Ⅲ型PV免疫豚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蔗糖垫层离心法纯化的各型PV,病毒颗粒形态典型,背景清晰,除完整的光滑型病毒颗粒外,还可见大量空心病毒颗粒样品,纯化效果较好;Cs 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PV样品,病毒形态也较典型,但完整的病毒颗粒较多。两种纯化方法获得的病毒基因组核酸特征显著,背景清晰,无明显差异。蔗糖垫层离心法纯化的各型PV的感染性滴度及免疫后豚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均高于Cs C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论蔗糖垫层离心法纯化的PV纯度高,免疫原性好,可用于大规模纯化PV或其他病毒。  相似文献   
9.
二乙烯亚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imine,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方法在不同温度(37、33、28和25℃)下采用4种浓度(0.002、0.001、0.0005和0.00025mol/L)的BEI及0.0925mg/ml的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进行灭活,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感染性滴度,ELISA法检测灭活病毒液D抗原含量,并进行病毒灭活验证试验。结果在37℃条件下,0.002mol/L的BEI能在48h内完全灭活病毒,灭活后的病毒液D抗原含量回收率为90.6%,显著高于甲醛灭活的回收率(60.6%)。经验证,灭活彻底,无活病毒存在。结论 BEI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Sabin株的D抗原破坏小,能较好地保持疫苗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纯化工艺。方法采用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法纯化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各项检定后再经除菌过滤和灭活。结果Ⅰ、Ⅱ、Ⅲ型病毒纯化后的蛋白去除率均不低于98.81%,病毒滴度分别为8.75、8.50和8.63lgCCID50/ml,DNA残留量均<100pg/ml。除菌过滤和灭活后,D抗原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已建立了Sabin株IPV的纯化工艺,纯化后制备出了高纯度的Sabin株I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