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37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413篇
工业技术   28670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84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543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581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1256篇
  2013年   1093篇
  2012年   1386篇
  2011年   1487篇
  2010年   1354篇
  2009年   1391篇
  2008年   1660篇
  2007年   1458篇
  2006年   1434篇
  2005年   1364篇
  2004年   1177篇
  2003年   1082篇
  2002年   891篇
  2001年   830篇
  2000年   712篇
  1999年   626篇
  1998年   542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509篇
  1995年   462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350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336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周文龙  张天羽 《化学与粘合》2020,42(4):265-268,279
为了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处理以增强碳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结合力,提升碳纤维的综合力学性能并应用于羽毛球拍中。以亚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将三聚氰胺接枝到羽毛球拍用碳纤维表面,研究了反应时间对接枝改性碳纤维的表面形貌、接触角/表面能、单丝拉伸强度、界面剪切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浆处理后碳纤维表面不会有上浆剂残留,但是碳纤维纵向仍然可见加工沟槽,当三聚氰胺接枝改性时间延长至25min及以上时,碳纤维纵向沟槽有所变浅,且由于三聚氰胺在碳纤维上的聚集使得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局部可见块状聚集。经过三聚氰胺介质改性的碳纤维的接触角都小于接枝改性前、表面能都大于接枝改性前,随着接枝反应时间的延长,改性碳纤维的接触角不断减小。三聚氰胺接枝改性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相较于接枝改性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丝拉伸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随着三聚氰胺接枝改性时间的延长,CF-W-t的界面剪切强度、裂纹形成功、拓展功和冲击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将三聚氰胺接枝到羽毛球拍用碳纤维表面可以增强碳纤维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由于部分人群对牛奶蛋白敏感,因此需要研发出无牛奶来源配方产品。为满足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本文研究以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花生四烯酸油脂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乳化效果、产品指标和成本等因素,制备10%花生四烯酸微胶囊的原材料配比分别为花生四烯酸油脂25%(花生四烯酸含量40%),变性淀粉25%,麦芽糊精48%,复合抗氧化剂2%。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AAm)是一种在热加工食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致癌化学物质。速溶咖啡中丙烯酰胺质量浓度不容忽视。提出了抑制还原分光光度法测定速溶咖啡中丙烯酰胺的方法。方法简便、可靠。用于果咖白咖啡和麦斯威尔牌特浓速咖啡的测定,回收率为94.3%~105.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0%和5.03%(n=3)。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储层微裂缝简单调驱后,注入水易沿高渗条带发生绕流造成开发效果严重受限的问题,评价了泡沫体系起泡、稳泡性能和一种改性淀粉凝胶成胶性能,开展了泡沫微观调驱和裂缝性低渗岩心复合体系协同驱油实验,并利用径向流模型模拟油藏实际井网对复合体系协同驱油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起泡剂和稳泡剂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0.1%,改性淀粉凝胶体系成胶后具有较高强度和突破压力;注入泡沫体系后水驱,小孔隙微观驱油效果较前期水驱提高14.21%,其在渗透率级差约为30时具有更好的调剖性能;裂缝性低渗油藏水驱过程中,采用改性淀粉凝胶联合泡沫协同驱油效果最佳,其较注入单一改性淀粉凝胶或泡沫体系后水驱采收率可分别提高22.17%和46.07%,且径向流模型验证实验表明该协同驱油方法在裂缝性低渗油藏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7.
王明兴  赵欣  王涛  路姣姣  赵之平 《化工学报》2020,71(9):4200-4210
采用低温水等离子体技术,在三通道聚氯乙烯(PVC)膜表面接枝了甲基丙烯氧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DMAE)单体,增强了膜亲水和抗菌性能。通过红外分析,表明DMAE成功接枝到了PVC膜上,水通量提高两倍,PVC-ir-H2O膜(通过水等离子体处理的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吸附能力下降67%,对BSA溶液的通量从7.7提高至40 kg?m-2?h-1,并且对BSA的截留能力不变。通过静态及动态抗菌实验,接枝后的PVC膜(PVC-g-PMAE膜)抗菌率达到100%,膜组件运行中的抗菌率也达到82%以上。在保证细菌截留率100%的同时,其渗透通量提高三倍。该膜表面修饰工程技术能实现膜表面的均一化改性,且绿色环保、操作简便、成本低,改性膜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尤其是家用净水器中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磁铁矿和金云母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下苛化淀粉对两种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十二胺为捕收剂,苛化阳离子醚化淀粉(CCES)、苛化羧甲基淀粉钠(CCMS)、苛化糊精(CD)为抑制剂,对磁铁矿和金云母进行浮选分离试验。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分析、吸附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和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等方法分析苛化淀粉与矿物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金云母和磁铁矿表面电性差异较小,十二胺对两种矿物选择性较差;CCES、CD、CCMS均能吸附在磁铁矿和金云母表面,苛化淀粉与磁铁矿的作用方式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同时存在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而与金云母的吸附方式为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三种苛化淀粉对磁铁矿的抑制强度为:CCES>CD>CCMS,对金云母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后加碱水解工艺,制备了抗温抗盐型聚丙烯酰胺。考查了p H值、AM含量及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AM含量为23%,溶液p H值为6.20~6.40,水解温度为85℃,水解时间为80min。  相似文献   
10.
淀粉微球成本低廉,本身无毒,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靶向性、优良吸附性等性能,在医药学、废水处理等领域都有应用。随着淀粉微球开发研究的深入,通过改性等手段开发性能更加优异的微球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改性淀粉微球的常用制备方法,介绍了改性淀粉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和吸附剂在医药学、吸附领域的研究应用,以及微球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改性淀粉微球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通过引入新基团对淀粉或淀粉微球进行改性制备新型改性淀粉微球,可以增加微球适用性,拓宽其应用范围,应用在贵重金属的吸附回收中,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研发对贵重金属有良好吸附效果的改性淀粉微球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