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地球科学   19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高空急流有滞后赤道低空急流2d左右的响应关系;(3)赤道低空急流是纬向水汽输送的狭窄通道。  相似文献   
2.
南海上层环流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李立 《台湾海峡》2002,21(1):114-125
回顾了近50a来南海环流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近期有关南海上层总环流的观测研究成果,并就南海季风急流、南海暖流、南海南部的次海盆尺度环流,以及南海东北部环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3.
吴德星 《海洋学报》1995,17(3):9-17
多年现场观测揭示,在大洋深层许多区域存在出人意料的高能区,诸如在赤道1000~3000m深度间存在着东西流向随深度交替变化的急流,本文提出连系不同密度水体输运的局部浮力振荡所产生的波动以及关连的能量辐射和沿赤道产生的局部能量辐聚是形成赤道深层急流的主要动力机制.本文结果还揭示,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的大小与赤道深层急流的结构和强度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应大的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急流强度减弱且其纬向相干尺度和铅垂尺度增大.另外不同周期的浮力振荡产生不同结构和强度的急流.振荡周期越长,急流的核心位置离东边界越远、沿赤道的相干尺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是夏季影响渤海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其影响路径主要有三类,各类路径在影响时前期中高纬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及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次爆发性东海低压发展引起的海上强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素清 《海洋预报》2007,24(4):20-25
2006年6月1日受突然发展的东海低压影响,舟山全市普降暴雨或大暴雨,舟山沿海出现9~11级东到东北大风。通过分析发现:台湾附近的地面倒槽在华南沿海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北抬,到舟山海域正好遇上高空深厚的低涡东移,高、低空系统的垂直耦合是地面低压发展的关键;中低层的强温度平流造成抬升运动,产生降水并释放潜热,也是低压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3,20(3):7-11
南海是热带气旋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热带大气环流系统,在热带气旋预报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分析一些气象图表资料的基础上,对2002年第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的形成、发展及消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从形成的背景环流,气旋的结构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些该气旋所具备韵特有流场,从而为以后的南海自生热带气旋预报工作积累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8.
0515台风"卡努"影响浙江的强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欣欣  吕静  沈翊 《海洋预报》2006,23(4):13-20
本文对0515台风“卡努”登陆浙江后,强度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对影响浙江沿海海面及沿海地区的外围风速远强于近风暴中心风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对流层中下层急流的动量下传、高空较强的下沉气流和台风外围气压梯度力迅猛增大的共同作用,是造成本次风暴外围风速远强于近风暴中心风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来,全球对流层温度趋于升高、平流层趋于下降;同时强调了研究结果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原始资料、台站选取和不同均一化方法。从理论基础入手,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高空大气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及其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详细介绍了高空大气温度序列的质量控制和均一化方法,并对我国探空台站温度序列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利用静力学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最大资料缺测率30%作为序列取舍标准,用两相回归法和再分析序列均一化处理116个中国探空站高空温度序列。研究结果表明,1958年以来我国对流层中低层趋于升温,其中1980年以后升温尤为明显;而平流层下层显示降温。   相似文献   
10.
大理州2005年初夏出现了严重干旱气象事件.从500pHa高空环流特征、500pHa距平场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特征量及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距平场、OLR距平场对这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初夏(4月1日~6月10日)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明显偏高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高空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冷空气活动偏北是导致干旱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南部4月OLR场呈明显正距平,抑制低值系统的发展和东北移影响云南,是影响2005年大理初夏干旱重要原因;北太平洋中低纬海温特征与大理州初夏干旱有一定的遥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