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3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涛 《煤炭工程》2020,52(4):17-20
文章简要介绍了煤矿工业场地的特点和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分类,从安全性、经济性的角度分析了TN接地系统和TT接地系统在道路照明回路中的优缺点。通过对比TN-S系统与TT系统的接地故障电流差异、TN-S接地系统用于道路照明的等电位联结困难程度,总结出煤矿工业场地的道路照明配电系统适宜采用TT接地方式。并且详细阐述了TT接地系统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保护整定方法和灵敏度校验方法,列举了煤矿工业场地道路照明选用TT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中性线不可重复接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ngle lossless inductive snubber‐assisted ZCS‐PFM series resonant DC‐DC power converter with a high‐frequency high‐voltage transformer link for industrial‐use high‐power magnetron driv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active power switches rises gradually at a turned‐on transient state with the aid of a single lossless snubber inductor, and ZCS turn‐on commutation based on overlapping current can be achieved via the wide range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rol scheme. The high‐frequency high‐voltage transformer primary side resonant current always becomes continuous operation mode, by electromagnetic loose coupling design of the high‐frequency high‐voltage transformer and the magnetizing inductance of the high‐frequency high‐voltage transformer. As a result, this high‐voltage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for the magnetron can achieve a complete zero current soft switch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road width gate voltage signals. Furthermore, this high‐voltage DC‐DC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can regulate the output power from zero to full over audible frequency range via the two resonant frequency circuit design. Its operating performances are evaluated and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power loss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53(3): 79–87, 2005;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20126  相似文献   
3.
在续流回路中续流二极管的开通与关断均产生负载的巨大变化,会给线路带来一定的di/dt,它与变压器的漏感、吸收回路电感以及杂散在线路中的电感作用,会形成电压浪涌,给IGBT带来电压冲击,这不利于IGBT的可靠工作.如果续流二极管始终处于关断状态,则在IGBT上不产生过电压,这种关断轨迹有利于IGBT可靠工作.建立了全桥主电路中IGBT关断期间的数学模型,求解该模型得到Uce数学解析式,得到变压器的漏感越小,IGBT的Uce电压越小的结论.根据具体的主电路参数,计算出合理开关轨迹下的RC缓冲电路中的电阻值,根据缓冲回路电阻的功率限制和开关轨迹的要求计算缓冲电容值,通试试验证明了IGBT关断期间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CSCW系统中实时协同设计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时协同设计系统是CSCW级研究的热点,提出了实时协同设计一般化的五元组模型和其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同步模型,并以CoopCAD(协同式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为例,详细讨论了这一同步模型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推挽式电压型逆变器的低损耗无源吸收电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推挽式PWM电压型逆变器用无源吸收电路;设有独立的放电回路让缓冲电容器上的能量部分地回馈到直流电源中,高频放电能量不会叠加在输出电压上;缓冲电容器的电压被钳位,使得推挽电路特有的倍压不会在吸收电路上造成额外的损耗。给出吸收电路参数的设计准则和计算实例,在200VDC和30kW级的中压中功率逆变装置中发挥了推挽拓扑的优点。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陈振生 《电气开关》2003,41(5):17-21
论述了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及适用范围,文章在简述了RCD原理后,指出了正确使用RCD方法。  相似文献   
7.
换流阀是实现高压直流输电的核心设备,在闭锁检修过程中换流阀残留能量泄放时间直接影响着故障后恢复供电时间长短,对电网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换流站的实际结构,搭建单极直流输电系统EMTDC/PSCAD仿真模型,对换流阀中各关键元件的电场和磁场能量泄放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换流站残余能量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晶闸管吸收电容储存的电场能是换流阀闭锁后阀厅残余能量主要来源,该部分能量衰减时间大于7 s,主要泄放通道为直流出线接地开关和换流变阀侧接地开关;仅采用4把接地开关同样能够在3 s内将换流阀电压降低至36 V以下,这为下一步换流站接地开关配置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优化的高速电机驱动电路。在传统的三相逆变电路前端加入多路交错并联的无损缓冲Buck变换器,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ZCS)、零电压关断(ZVS),从而解决了高开关频率下的损耗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及可靠性。同时多路无损缓冲电路共用一个二极管和电感,可有效减小变换器体积,提高功率密度。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分析和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IEC 60364-4-41:2005《Low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Part 4-41:Protection for safety—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shock》标准规定TT系统内由同一保护电器所保护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采用共用接地防电击的原由,举例说明户外农电装置、施工场地、路灯等TT系统应用中的接地和防电击实施方案。着重叙述路灯TT系统共用接地并采用过电流防护电器兼防电击在我国的特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三相四线配电回路中中性线中断("断零")引发的诸多电气危害,介绍国际上和国内对防"断零"危害的不同措施。作者赞同国际电工标准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断零"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断零"引发诸多电气危害的对策。对我国有关规范以过欠压防护电器防范"断零"的规定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