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交通运输   5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常高兴参加我们的青年学术会议 ,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交通运输工程是一个很大的学科领域 ,研究解决与铁、公、水、航空、管道等运输相关的学术问题。为了建设好这个新的一级学科 ,我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 ,除了评议工作以外 ,还为学科建设做了三件事 :(1)设立硕士学位共同必修课——交通运输工程学 ,讲述五类运输中需要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编了这门课的教材 ,作为参考。我们没有统计 ,不知道哪些单位开了这门课 ,没有开出的还是应当尽早开出来。昨晚我们学科组开会 ,决定明年上半年召开该课程经验交流会 ,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也随之不断壮大 ,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铁路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 ,运输大动脉已经历了三次大提速 ,正在发展时速30 0 km以上的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从无发展到现在的超10 0 0 0 km,公路运输三纵六横主骨架已初步形成 ;航空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 ;水运已进入世界航运大国的行列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管道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显现。虽然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 ,相对国民…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中国铁路里程目前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但铁路里程仅占世界铁路的6%,却承担着世界铁路1/4的运输量。为了突破铁路运输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瓶颈”,2008年1o月中国对2004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并颁布实施。调整方案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2004年确定的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电化率由50%调整为60%,规划建设新线由1.6万公里调整为4.1万公里,刷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相似文献   
4.
论轨道润滑     
本文论述轨道润滑在减轻轮轨磨损和节约牵引能源方面的功效;阐述了轮轨摩擦功的作用及其计算方法;分析了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从而说明轨道润滑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低动力作用货车转向架动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低动力作用货车转向架的原理及其动力性能的计算和评估方法。首先定义9项指标,作为衡量车辆对轨道动力作用的标准。然后研究这些指标的诸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实现低动力作用的基本途径。本文还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提出4种低动力作用货车转向架的设计方案,并通过数值计算,同国内、外主型货车转向架对比,从而论证其在我国铁路采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对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认识的两个错误观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8年以来,在国际上争论了几十年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突然在中国火爆起来。6年中发表了为数甚多的文章和言论,对中国地面高速交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当说有许多说法是不妥当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认为地面高速交通的速度越高越好,认为德国常导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最先进,就是2个错误的观点。由于它们流传最广,认同率最高,所以危害也最大,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动态环境和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高速客车所处动态环境的特点及设计原理进行论述,并对国内外高速客车转向架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参数优化加以讨论,最后,还将对高速转向架的试验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受电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9.
10.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金学松  沈志云 《铁道学报》2001,23(2):92-108
由于轮轨之间的剧烈作用,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破坏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而且有些破坏机理尚不清楚。轮轨接触表面的疲劳破坏不仅使铁路运营成本增大,而且直接危害列车的行车安全。本文详细综述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在近10年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各种因素数值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以及轮轨新材料研究进展。涉及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100多篇重要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