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5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动力及减振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列车荷载作用下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分析模型,模拟在不同车速下列车穿过高架桥的整个时间历程,计算出采用梯形轨枕轨道的高架桥的动力响应和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普通无碴轨道的高架桥动力响应作比较,从而分析出梯形轨枕轨道的减振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无碴轨道相比,梯形轨枕轨道有很好的减振特性。  相似文献   
2.
微机控制可控顶自动调速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周丽艳 《铁道学报》1998,20(5):22-27
微机可控顶自动调速系统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将驼峰纵断面、调速设备、钩车重量等级及走行性能等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的。利用速度逼近法,把难行车速度曲线作为目标曲线,使中行车和易行车速度曲线向难行车速度的曲线靠拢,最大限度缩小难、易行车溜行时差,提高推峰速度。它借助于微机,采用仿真技术及模糊控制理论,通过模拟钩车的动态溜放过程,合理布置调速设备,充分提高其利用率,满足安全高效的双重要求,获得较大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微机可控顶驼峰自动调速系统自1989年5月在韶关正式投入运用以业,现在已有15个中小型编组站在应用,系统稳定可靠,深受用户欢迎。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对该系统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有待探讨。本以“应用环境”为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5.
编组站驼峰平面设计,是关系到驼峰运行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原有驼峰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怎样更准确地确定峰顶至第一分路道岔绝缘段前距离指标,使驼峰平面咽喉布置更合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