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交通运输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弯道易造成车辆速度控制不当而成为事故多发路段。为改善弯道安全,本文针对弯道路侧警示标志的布设展开研究,制定弯道路侧安全警示标志梯度提示策略,依托高保真模拟驾驶实验平台,建立山区弯道虚拟场景,选取急弯标志、限速标志(Speed Limit Sign, SLS)及可变信息板(Variable Message Sign, VMS)作为警示标志,在弯道对传统提示策略(急弯标志)、二级梯度提示策略(急弯标志和SLS)和三级梯度提示策略(急弯标志、SLS及VMS)开展实验,获取33名被试驾驶人的车辆运动、眼动数据和主观问卷。选择平均速度、纵向加速度、速度遵从率、标志单次注视时长、标志注视提前距离、反应时间以及主观评价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事后测试,对比不同提示策略对驾驶人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策略,梯度提示策略能有效提高驾驶人注意力,减小对警示标志的视认距离和反应时间,帮助驾驶人在进入弯道前提前完成减速,并在弯道稳定保持低速行驶。本文研究可为弯道路侧安全警示标志连续布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饮酒引发交通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各国关于禁止酒后驾驶的相关规定,总结归纳了饮酒引发交通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驾驶人血液酒精浓度、发生时间、肇事群体等特征.依据驾驶适宜性检测标准,选择被试者,运用标准检测仪器,对驾驶人在未饮酒以及摄人不同量酒精后的判断和反应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驾驶人对速度估计误差增大且呈现低估速度的趋势;反应时间增长,反应准确性降低,处置判断能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和改善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提升行车安全,为职业驾驶人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驾驶人应激响应行为,创新性地提出了评估驾驶人应激操作行为的操作得分指标,并以制动减速安全距离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驾驶人操作行为数据和车辆运动数据建立了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估算法,将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分成4个等级.为验证评估算法的可行性,借助应激处置绩效得分,以驾驶模拟器为平台,培训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通过对被试的操作得分与应激处置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操作得分与应激处置绩效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驾驶人制动反应时间符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由此验证了评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丈对高速公路客货混行的主要事故模式,即递晒酚哑挂、撞固定物及翻车等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追尾事故主要是安全间距不足、客货行车速.度差异、货车超载等引起;撞固定物主要是泥合干扰、疲劳驾驶等引起;翻牟则主要是超车变道、超载等引发.才卜据这些事故模式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行车道分界线隆起或颠簸处理、左车道限制、推广使用汽车递j酚滋撞预警系统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城市道路场景下影响驾驶注意力需求的交通因素,搭建包含多种交通变量的城市道路交通场景,对30位被试进行驾驶模拟器视线遮挡实验。以视线遮挡概率表示驾驶注意力需求等级,采用逐步逻辑回归方法建立各交通变量对驾驶注意力需求等级模型,并分析其影响方式。结果显示,遮挡概率沿驾驶路线波动较大,不同交通变量对驾驶注意力的需求不同。十字路口、公交车站、路边停放车辆、跟车距离、会车距离和弯道曲率等对驾驶注意力需求影响显著。越接近十字路口遮挡概率越小,到达十字路口时几乎没有遮挡。说明被试会主动适应外界交通环境对注意力的需求,有选择的获取与驾驶有关的交通变量信息,并预测各个交通变量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驾驶分心预警系统的环境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城市快速路中央分隔带线性空间布局形式的视觉刺激对驾驶行为的影响,通过图像语义分割技术量化景观构成要素,并用SILAB软件平台构建虚拟仿真场景,开展模拟驾驶试验。测试路段限速值分别为50 km·h-1和70 km·h-1。试验获取了41名被试对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视觉刺激的眼动和车辆运行指标以及驾驶疲劳的主观评价,以分析不同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视觉刺激下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注视点信息熵作为布局形式视觉刺激度的量化指标,并使用ROC曲线方法为表征不同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视觉刺激的驾驶行为指标确立了舒适性阈值,根据不同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下的驾驶行为指标及阈值,建立了舒适性综合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次扫视时长、注视次数、车道横向偏移距离受布局形式视觉刺激的影响较大;与车速50 km·h-1相比,当车速为70 km·h-1时,扫视频率低,单次扫视时长短,注视次数少,平均眨眼持续时间长;注视点信息熵与视觉刺激度相关;由车辆运行特征分析可知,排列式的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由于景观单调、视觉刺激过低会导致驾驶人出现反应迟缓、疲劳,影响行车安全;规则式布局形式视觉刺激过高,环境的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等特征过于显著,会导致驾驶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威胁行车安全;而自然式的布局形式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快速路景观环境的单调性,还能够提供适宜的视觉刺激。研究成果能够改善中央分隔带布局形式及提高驾驶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为获取干扰跟车情况下驾驶人的注意力分配特性,利用非接触式眼动仪、毫米波雷达等传感设备搭建车载试验平台。通过在城市道路环境中开展实车试验,获取干扰跟车情况下驾驶人的眼动行为数据,并基于马尔可夫理论,分析了驾驶人的注视分布特性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城市道路环境下跟车时,经验驾驶人的主要注意力用于关注前方的交通目标,较多地关注干扰车切入方向;驾驶人观察左侧区域或右侧区域之后注意力向前方视野转移的概率较大,且驾驶人对干扰车的注视概率明显高于目标车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驾驶人在L2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心理负荷特性,设计了正常驾驶和次任务驾驶2种状态,进行实车高速道路试验,采集21名被试驾驶人在2种驾驶状态下分别选择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模式的眼动数据、次任务绩效和主观评价数据.采用重复测量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不同驾驶模式对上述参数的影响,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驾驶人的心理负荷变化.结果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