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尝试通过预测模拟运算,在既定节能目标内生约束下,探讨未来乘用车节能路径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节能发展的情景路径具有比较显著的节能潜力,行业技术升级的成本和政策管理成本都相对较小,但是仍需适度发展新能源汽车或常规混合动力汽车。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车用能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2009年起政府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针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并在2013年开始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考核评价为核心的全新汽车节能管理模式. 在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下,节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形成,我国乘用车行业的节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经测算,2010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71L/100km,到2012年已经下降到7.38L/100km,年均下降2.16%.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提前达到四阶段油耗标准的车型入手,分析了12款达标车型的达标情况,归纳出现阶段可以实现达标的四条技术路径;随后,分析了每条技术路径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节能原理,横向对比了不同技术路径的技术成本、节能效果以及适用车型范围;最后,根据接近达标的汽油机车型技术应用情况,评估了纯汽油机技术路径的达标潜力,总结出达到四阶段油耗标准的有效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乘用车节能技术应用比例发展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美国环境署(EPA)、欧洲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建立技术渗透率"初始、快速增长、饱和"3阶段曲线模型,本文分析了美国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VVT)技术、中国的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及先进变速器的应用情况;剖析了节能政策、整车企业推动作用等对技术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油经济性法规加严和原油价格升高的双重作用使美国VVT技术的应用比例增长速度加快,而较为成熟的多气门技术基本不受影响。中国的进气增压、缸内直喷、先进变速器3项节能技术的发展受欧系、美系、日系乘用车推动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为分析脚印面积和整备质量两种基准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研究利用我国2012年生产的各车型燃料消耗量数据,构造出与第三阶段标准严格程度相当,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进一步对两种标准体系下行业和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得出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对我国自主品牌约束更为严格。(上见1502期)基于脚印面积的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评估根据已有的第三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和研究提出的基于脚印面积的燃料消耗量标准,分别对2012年乘  相似文献   
7.
<正>为分析脚印面积和整备质量两种基准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研究利用我国2012年生产的各车型燃料消耗量数据,构造出与第三阶段标准严格程度相当,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进一步对两种标准体系下行业和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得出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对我国自主品牌约束更为严格。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或CO_2排放管理体系,并通过对标准的持续加严来达到设定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较高的成本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构建了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综合分析比较模型。基于新能源汽车各关键零部件的学习率曲线,对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和货车的未来制造成本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结合我国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和物流车4个应用场景,对各场景下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成本进行了分析。最后比较了未来不同时点下两种技术路线下的总成本差异。研究发现,虽然未来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成本较低,但纯电动车使用成本价格优势明显,其中总成本将具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积分管理政策的历史演化、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总结美国C AFE积分管理的特点及实施效果。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特点,探讨我国CAFE积分管理的实施方案。结果显示,CAFE积分管理在我国已具备实施条件,但过度的灵活性政策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