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Formastor-FII型热膨胀相变仪,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了冷却速率(0.1~40℃/s)对S38MnSiV非调质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38MnSiV非调质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冷却速率为0.1~0.5℃/s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率>1℃/s时,显微组织中开始出现板条贝氏体;冷却速率为10℃/s以上时,显微组织为马氏体;S38MnSiV非调质钢的宏观硬度主要取决于相变后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制定的同步环摩擦材料的试验室评价方法和规范,对3种同步环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摩擦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学特性,其性能与碳纤维形态特性、材料孔隙率及添加材料的性能密切相关,但其组成和织构的差异对摩擦学特性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设计和生产中必须进行摩擦学特性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DLC涂层对配副20CrNiMo和35CrMo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的磨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DLC表面处理显著提高了这两种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经DLC处理后,20CrNiMo和35CrMo配副的摩擦系数由未处理时的0.090下降到0.068,磨损率分别减少了91%和97%;DLC处理改变了这两种材料的磨损机制,由未处理的点蚀和微点蚀转变为微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国外某重型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材料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淬透性、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变截面轧制、喷丸强化工艺,分析和讨论了材料化学成分、纯净度、变截面轧制和喷丸强化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重型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材料为51CrV4弹簧钢,该材料具有高纯净度、高淬透性、高强度及良好的韧性,钢板弹簧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了优良的变截面轧制和喷丸强化工艺,使其获得高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5.
重型车用系列齿轮钢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的材料对齿轮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主减速器齿轮模数大,受力苛刻,如果材料选择不当,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心部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用中就会发生打齿现象。我国通用的20CrMnTi齿轮钢,淬透性不高且淬透性带宽。当其淬透性处于下限时,对于模数大的齿轮就无法保证淬硬性。为了提高齿轮渗碳层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及心部硬度,必须采用新的高淬透性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某车型开发试制阶段中车头翻转扭杆断裂的问题,采用化学分析、断口分析、金相检验及硬度检测等方法,对车头翻转扭杆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扭杆开裂为典型的组织应力类型的淬火开裂,裂纹与扭杆表面纵向分布的拉拔损伤凹痕有对应关系。建议从淬火工艺上查找扭杆失效原因,同时考虑表面损伤对淬火开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矿区自卸车钢板弹簧损坏严重、疲劳寿命短、断裂故障发生频次高的问题,对三件失效的钢板弹簧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零件材料理化检验和表面质量检验,提出钢板弹簧失效的模式,并对矿用自卸车钢板弹簧进行了材料、热处理、强化工艺的改进工作。通过钢板弹簧的核心工艺技术改进,整体提高钢板弹簧可靠性,台架疲劳试验寿命达到1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根据钢的过冷奥氏体曲线(CCT图)与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设计了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20Mn2SiVB;分析了该钢种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20Mn2SiVB钢经锻后空冷可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并且具有强韧性配合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代替调质钢制造载货车前梁;钢组织中少量富碳残余奥氏体的存在能够阻止裂纹扩展,提高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强度转向节臂用贝氏体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力学性能和弯曲疲劳性能的测定,证实了新开发的微合金贝氏体非调质钢单向弯曲疲劳性能高于调质处理的42CrMoA钢200N/mm^2以上。可以满足设计强度不断提高的商用车转向节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和研究汽车发动机气门弹簧断裂件的断裂原因和机理,对其进行了全面检测,包括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的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和喷丸覆盖率的测试等。结果表明,该气门弹簧件的断裂为扭转正应力疲劳断裂,疲劳源萌生于弹簧内侧次表层的夹杂物处,夹杂物与基体弹性模量的差异以及夹杂物形状的不规则是导致疲劳源萌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