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控制某桥桥墩上现浇0、1号块箱梁的内外温差,消除巨大温差引起的裂缝等结构安全隐患,以实际桥梁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浇筑后的箱梁0、1号块瞬态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并在现场埋设温度传感器监测其温度场.结果表明:相对于顶板、腹板和底板,横隔板温度更高且最晚达到最大值(45℃);采用分层浇筑、埋设冷却水管等施工控制措施,各部件温度明显降低,结构内、外温差可以较好地控制在20℃以内,且拆模后未发现裂缝.  相似文献   
2.
1400 m 斜拉桥方案全桥气弹模型试验过程中,其在颤振临界状态下出现了拍振现象,这种振动在其他跨径较小桥梁中较少发生。为探究其发生机制,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对气弹模型动力特性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其模态分布更为密集,每两阶模态之间的频率间隔更为狭小,这些都增加了拍振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则表明,与苏通大桥相比,1400 m 斜拉桥方案有着更为复杂的结构动力特性,在颤振临界频率附近存在着能与之发生牵连运动的振型参与进来,从而最终发生了拍振。  相似文献   
3.
超千米级斜拉桥抗风稳定性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朱莉  卢斌  张宏杰 《桥梁建设》2006,(Z1):39-41
介绍信阳狮河大桥施工中采用的节段预制、龙门吊机提运、拱架上拼装等施工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5.
斜拉桥风致响应的雷诺数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主梁三分力系数雷诺数效应对斜拉桥的静风响应及抖振响应的影响,分别采用大、小2种比例主梁节段模型的风洞试验测得主梁三分力系数;并用结构有限元方法,以苏通大桥为背景,分析了高雷诺数和低雷诺数时斜拉桥的静风响应和抖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效应对斜拉桥抖振效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忽略主梁雷诺数效应的斜拉桥静风响应和抖振响应分析可能会导致偏危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现役斜交板桥的损伤状况表明,大多数简易支座斜交板桥存在缓慢下滑及平面内的转动现象.基于塘河大桥的破坏特征,根据现有斜交板桥计算理论,找出造成其下滑和转动的原因是横向下滑力及平面内不平衡力矩,并据此提出今后进行斜交板桥设计和施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抗震力学性能,充分发挥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能力,以实际桥墩为参考,考虑不同拼装接缝形式、耗能钢筋配筋率和预应力轴压比等参数,设计和制作了6个摇摆式预制拼装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桥墩和2个对比墩(1个摇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墩和1个承插式预应力钢管混凝土墩),共8个缩尺模型。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揭示预应力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延性能力、自复位性能、滞回耗能特性、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种构造下的钢管混凝土桥墩,摇摆式桥墩因其可发生一定范围内摇摆,并设置预应力筋和耗能钢筋,使其延性与耗能能力更加优异;在墩底设置UHPC座垫层,加载过程中其对承台的破坏相对较小,提高了桥墩的损伤容限;在相同的目标位移下,摇摆式试件残余位移小于承插式试件,表明摇摆式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拥有良好的自复位特性;对于摇摆式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增大耗能钢筋配筋率,使得试件损伤状态出现滞后,耗能能力增强,减轻墩底接缝破坏程度,同时使得残余位移增大;增大预应力轴压比,其约束试件变形的自复位能力进一步增强,使试件残余位移减小,有利于桥墩在震后功能的快速恢复;通过建立各试件的有限元纤维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后续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桥墩的设计与应用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硫磺砂浆临时支座的配置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高强度硫磺砂浆的配置方法及性能 ,并通过工程实例阐述高强度硫磺砂浆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斜交板在缓慢外爬过程中的几个典型受力模型,并根据前一阶段受力模型的变位及受力结果,给定后一阶段受力模型的边界条件,尝试找到斜交板在间歇性荷载及自重沿横桥向分力的作用下不断外爬,并在平面内转动的成因,发现利用盖梁形成的横坡造成斜板面内的下滑,由下滑导致斜交板沿桥轴向两边约束产生差异,进而诱发斜交板的面内转动。最终模型的变位结果与塘河大桥实桥出现的问题相一致,表明通过建立典型受力模型逐次迭代锁定最终受力状态的方法对于确定斜交板爬移成因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