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政治法律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实”“证据”“证明”等是法学与历史学共同的核心概念。对它们的对比分析表明,两个学科在理念和方法论上有着诸多相似。而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制度约束性,例如,在审判中,事实应当与构成要件相一致;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受到法律规范与时空场景的约束;司法语境要求决定者必须根据概率性的证明结论给出是与否的明确答案;追求真相的目标有时会被其他法律价值所凌驾,等等。不受此种制度约束的历史学,反而有许多理念值得法学学习,诸如重视事实的故事形式、证据的材料本质以及认知主体及其想象力等。  相似文献   
2.
"争点论"是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修辞学家赫玛戈拉斯系统论述的一种修辞学理论。为了对"个案"或"确定的问题"的实际解决,赫玛戈拉斯提出了四个所谓的"逻辑问题",即:事实争点(或推测性争点);定义争点;性质争点;程序争点(或转移争点)。与这四种争点并列的是所谓"法律问题",它们包括:条文的字面含义与(立法)意义或意图的争议;法律冲突;"(法律或文件表述)歧义"的争议;"基于类比推理"的争议,等等。赫玛戈拉斯身后直到公元2世纪,除了西塞罗、昆体良等人介绍他的"争点论"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与他的学说不同的争点论,另有学者沿着他的思想继续拓进,使他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对此做出贡献最大的,也最为后世所知的,是公元2世纪的希腊修辞学家、"第二波智者派"的代表人物赫摩根尼斯。他系统地论述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13争点体系,其理论在中世纪被奉为修辞学上的最重要的权威。  相似文献   
3.
舒国滢 《法学》2012,(9):11-15
近年来,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本身是值得重视的现象。不过,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有关"法学方法论"或"法律方法论"的译名之争,法学方法论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厘定等等,均困扰着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者们。当然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这门学问在中国的推展是有价值的。然而,笔者的注意力并未放在上述问题之讨论上,笔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离开《比较法研究》编辑部已经有7个年头了.现在拿到手中的杂志,从刊头题字、封面设计、栏目设置均与以前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真理标准”的讨论与中国当代法理学的发展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改革开放20年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笔谈会编者按: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6.
17、18世纪欧洲自然法学说:方法、知识谱系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7、18世纪,"自然法"适时地充任"特定的人类知识形式"的角色:它成为"第一现代法哲学",几乎是这个时期所有的学者所能理解的一种"共同的语言"。不同的作者、学派和思潮都共享相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均以相同的方式构想自然法"科学",即从科学的内在结构出发来建构各自的自然法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自然法学说可以笼统地称为"理性主义的自然法学说"。自然法的新知识途径提供了新的解释方法,这对于部分专业法学家(特别是私法学家)构建其学说体系无疑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不仅如此,17、18世纪的自然法理论及依此而建构的法律(私法)体系伴随着启蒙运动,共同在西欧促进了18世纪50年代以降,尤其是18世纪90年代后的法典化运动的洪流,自然法的理想透过各国的法典编纂而得以体现,这些法典也被统称为"自然法法典"。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我校组4人团出访欧洲5国12所大学(波伦亚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第一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访问团由校长徐显明教授带队,国际交流处杨勤活处长、法律系岳礼玲副教授随团,本人亦忝列其间.访问团于2002年1月23日出发,至2月11日结束行程返京.此行目的主要有三:(1)邀请欧洲最著名大学院校长参加我校50周年校庆;(2)磋商筹建中德法学院;(3)拓展我校与12校间建立经常性、多向度的校(院)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提起“国际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国内法学界(尤其是法理学界)同行对此并不陌生。早在1987年,北京大学沈宗灵教授作为中国法理学界的代表,首次参加了在日本神户举行的国际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第13届世界大会。1990年,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被接纳为该国际协会的中国分会。1991年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总干事郭道晖代表中国分会率团参加了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举行的第15届世界大会。笔者借在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aet Gttingen)进修的机会,收集到有关该协会较为详实的资料。笔者发现,国  相似文献   
9.
刑事法律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缄口不谈刑事法律关系问题,似乎它的存在与否同法学本身的研究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随着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不难发现:“刑事法律关系”已成为当前刑法学、法学基础理论等学科的一大问题。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开的疑题: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刑事法律关系,那么对法律关系作一般的概括是否合适?“刑事法律关系”论在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犯罪构成论、刑罚论等等的关系)如何?与其它法律关系相比较,刑事法律关系有没有意义?等等不一而足。回避这些问题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上面提出的问题对刑事法律关系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组织形式的(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出现都是一系列历史事件突发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六国(法国、西德、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卢森堡)面对由“雅尔塔协定”所导致的欧洲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为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谋求自身的经济政治独立、安全和发展,从而打着“重建欧洲家园、建立统一组织、使欧洲得以和平、安全和自由”的旗号以1952年建立欧洲煤钢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