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汉民 《求索》2022,(3):73-82
胡宏通过碧泉书院实现他的师道理想,完成他的道学建构,开创了湖湘学统。胡宏往往以“体用”表述“道”的内涵,其中包含的双重思想结构值得进一步分梳。一方面胡宏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论道之体用,作为道之体的性是形而上的终极存在,作为道之用的心是“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另一方面他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论道之体用,提出“仁其体,义其用”的论断,仁是儒家文化价值之体,义是儒家革新政令之用。把握好胡宏道学体用的双重意义,能够更加完整地理解道学的丰富思想内涵与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朱汉民 《求索》2012,(6):134-136
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与湖南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是密切关联的。本文通过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文化诠释的探讨,以阐发湖湘文化的建构过程、内涵及其特点。湖湘士大夫不仅强调濂溪之学的作为儒学正统的普遍性意义,尤其强调其地域性意义,他们对濂溪学意义的双重强调,具有地域文化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仁学》中的原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仁学》具有深刻的本体论内容,表达出他对宇宙之道的强烈关注。要阐述谭嗣同的哲学本体论或道论,“仁”与“以太”显然是两个十分关键的范畴,他能颇富创造性地对其哲学意义作了新的诠释,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仁”来源于中国的儒学,它首先是一个具有人文意义的道德概念。谭嗣同继承“仁”的人文意义,以通平等、自由等观念对其作了新的创发,使之成为对中国传统纲常名教的思想武器,然而,“仁”不仅仅体现人与人之间相“通”相爱的人文意义,又具有本体论意义,它是宇宙间天地万物彼此关联,相互感通的内在本质。仁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宋是中国学术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王国维认为:“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①陈寅恪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②宋代的诸多学术领域,包括经学、理学、史学、科技、佛道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自唐中叶至宋...  相似文献   
5.
《仁学》与中华文化重建朱汉民,吴凡明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既久的中国国门,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与此同时,东渐之西风亦汹涌而来,冲撞着积淀已久的中华文化。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文化批判与文化重建,遂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诠释的“实事求是”,成为一种典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其背后有着十分深厚的中国思想传统基础。“实事求是”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是汉代古文经学一派的治学方法,意为学者应该从真实的历史文献探讨客观的历史事实,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从社会生活的“实事”探寻实理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区域文化之一,人们从不同角度曾做过概括,这对深化湖湘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刘云山同志到湖南做调研时,将湖湘文化概括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应该说,这是对湖湘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做了十分精到而全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朱汉民 《湖湘论坛》2001,14(6):58-60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都有一个终极的依托,它代表该民族对宇宙人生的最基本态度,它决定着该民族的精神现象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化精神的终极依托是道。道不仅表达出中华民族对宇宙人生的最基本态度,亦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成为历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关于道的学问向来是中国最高的学问,原道从来就是中国学人最高的精神追求。一、道的追寻人类能够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是由于他们不是消极地以自己不断演化的生理状况去适应大自然,而是要按照自己的观念、意志并通过社会实践去改造大…  相似文献   
10.
《四书》是产生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文本 ,理学是两宋时期的学术形态 ,但它们在朱熹学术思想体系中是统一的。朱熹主要是通过“语言———文献”与“实践———体验”的两种诠释方法 ,从而将《四书》学与理学统一起来 ,以实现对《四书》诠释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