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2.
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很难界定的弱势群体,他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成员,却又摆脱不了农民身份,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下的畸形产物。本文从法理的角度指出了民工一方面属于国家权力的主体来源,拥有法律规定的平等公民权;另一方面却又得不到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而处于日益被边缘化的法律主体地位。本文认为只有从宪政的高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治惠民工程已成为我国地方法治构建的重要活动主题,并存在较为普遍的公众参与实践。广东在此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广东的公众参与实践仍以动员性参与为主,总体上处在从无参与到象征性参与的较低层次状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界定法治惠民工程中诸多公共机关的权力关系,进一步审视社会公众作为法治受惠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全面实施公共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4.
5.
作为我国诉调对接试验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司法确认赋予非诉和解或调解协议的司法强制执行力,并存在特定的司法管辖权、案件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则设计,但它面临的司法扩权、司法程序弱化和司法规范非法律化等问题仍需要我们正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与各国立法模式存在必然关联。我国虽然主要采用立法的计划模式,但也开始了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公众参与探索,其中广东省地方性法规立项的公众参与走在全国前列。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性法规立项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在公众参与的主体构成、角色定位、事项范围、参与方式、途径和程度、效果监督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加强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7.
比例原则包括妥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三个子原则。基于行政法治和基本人权保障的宪政价值诉求,我国的应急法制全面贯彻了比例原则,但在涉及应急权的统一配置与事务协调、正当行使与责任追究、不当行使与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制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关注的是法律逻辑中的实证教学问题 ,强调法律逻辑教学应是逻辑性和实证性的辩证统一 ,并阐述了实证教学的概念界定、实证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证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操作程序上应注意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姚小林 《法治研究》2010,44(8):98-101
作为我国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司法确认赋予了非诉和解或调解协议的司法强制执行力,并存在特定的司法管辖权、案件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则设计,但它面临的司法扩权、司法程序弱化和司法规范非法律化等问题也需要我们正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反分裂促统一、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就反分裂促统一问题作出的正式法治宣言。本文对《反分裂国家法》实施后所面临的法律解释、程序配套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四条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