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政治法律   1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修改后民诉法使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得到了全面强化。为了使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法律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使之产生理想效果,笔者认为,检察监督工作应当在《决定》精神的指引下,把握好六个"度"。第一,把握好民事检察监督的"高度"。其一,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我国法治体系的  相似文献   
2.
汤维建 《人民论坛》2014,(10):20-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此后,中央又推出多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对作为其中重头戏的司法改革作出部署。本轮司法改革涉及六大主题,包含了诸多的具体层面,但其中的司法去行政化、健全司法管理制度、强化司法个体独立、完善司法监督制度体系等重点问题尤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宣布形成,中国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我们同时看到,作为此法律体系中重要部分的检察监督法尚付阙如。在规范公权力运行的法律规范体系中,监督法应占有半壁天下。目前,监督法仅有人大监督法,而检察机关作为宪法所规定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权尚无立法上的专门依据,这不能不认为是一大缺憾。为此,检察监督专门法的制定应当尽快纳入议事日程,以弥补此缺陷。  相似文献   
4.
挑战与应对: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行检察监督制度获得强力推进的基本依据便是司法实践中不断增长的监督诉求,监督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内含于监督中的观念性因素也在此过程中悄然转变,监督理念的现代化更新为监督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泉源基础。目前所需着力实现的制度转轨集中表现在从有限监督到全面监督、从实体监督到程序监督以及从诉讼监督到社会监督等三大转向之上,由此呈现出民行检察监督制度新发展的完整风貌。  相似文献   
5.
刑民交叉案件是因同一行为同时侵犯了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民事和刑事上相互交叉或牵连、相互影响的案件。犯罪行为一般都会造成特定受害人一定的财产损失,而因刑事犯罪所造成损失的受害人要获得赔偿非常困难.实践中刑事被害人获得相当赔偿的比例非常低。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前或诉讼过程中,根  相似文献   
6.
汤维建 《证据科学》2009,17(2):153-161
一、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目前所存在的缺陷解析 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目前存在的缺陷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加以认识。从形式上看,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与刑事证据制度、行政证据制度一样,存在着极度简略、内容粗放的缺陷。我国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制度条款总计仅36条,《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条款为12条。即便这些条款,也有相当多的重复,同时也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的证据制度基本上就宣布了两大口号式的内容:一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事实的判定要依据证据;二是事实的最终判断,  相似文献   
7.
作为宪法所确立的法律监督者,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应当担负客观义务;也正因如此,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方具有诉讼地位上的超脱性和独立性.客观义务是诚信义务、全面义务、效率义务和协同义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检察官负担客观义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正义是其制度性诉求.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对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论团体诉讼的制度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体诉讼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制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我国学术界迄今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辨析团体诉讼的概念内涵和制度特征,以求证其立法上应有的制度空间。通过分析,团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等相近范畴的界限变得更加清晰。二是着重探讨了团体诉讼制度的优势和弊端,深刻地揭示出团体诉讼制度所蕴含的社会发展前提及其强劲的政治影响功能,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应当引进团体诉讼制度,并与选定当事人制度、集团诉讼制度形成并存的三驾马车,从而完善我国的复杂当事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引言:民事诉论法学研究盛况空前 学术会议无异于各种学术思想的展览会,各种对将来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往往首先萌发于此.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今年分道扬镳,这无疑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件盛事,意味着民事诉讼法学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汤维建  熊文钊  吴伟兴 《中国法律》2011,(6):16-20,70-80
胡锦涛总书记在对台讲话中多次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寄希望於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体察他们的意愿,了解他们的诉求,为他们排忧解难,满腔热情为台湾同胞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