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3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案号一审:(2009)海民初字第26988号二审:(2010)一中民终字第2779号【案情】原告:北京沃力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告:八百客(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第三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沃力森信息技术有限公  相似文献   
2.
时效取得制度滥觞于罗马法,在大陆法系国家发展出不同的模式。在确定时效取得制度的要件和法律效果时,应当对这一制度背后的理念进行把握。时效取得制度是所有权人承担社会义务在私法中的折射,维护的是法律的秩序价值,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时效取得制度在知识产权法上有适用的空间,行为人通过时效取得的是知识财产使用权。时效取得与权利失效在构成要件、法律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知识产权法上有其独立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雨峰 《政治与法律》2008,2(4):118-123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维持着鼓励创作与保护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平衡.从历史角度看,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呈现出逐渐延长的趋势.保护期的延长具有违反法治、侵蚀公共领域、重塑社会结构的危险.在理论上,有两种制约延长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制度.民主的著作财产权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4.
版权:一种历史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版权这一概念放在历史的视野里进行考察。通过探询英、法、德、中等国历史上的版权概念及其所彰示的理念,比较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版权所反映的人们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版权法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的立法,就世界范围来看,基本存在“法典化”(可细分为在民法典中纳入知识产权篇和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典两种情况)和“单行法”两种模式。严格说来,这两种模式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若要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必须将其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和法学教育体制下,与单行法相比,法典化的选择具有一种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版权史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版权史时 ,至少应当考虑复制技术、作者地位和外来影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印刷术的发明给文化成果的保护提出了不同于手抄时代的新课题 ,促进了现代版权观念的产生。复制技术对文化成果保护的挑战在 2 0世纪 70年代再一次影响了中国版权法的发展。中国古代文人所持的学术与政治一体的传统以及第一代领导人对知识分子作用的估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共和国之后知识分子的命运。近代中国第一部版权法是在西方列强的敦促下完成的 ,在之后的岁月里 ,美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版权法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重构--对我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款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著作权法上有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规范同日本、德国一样 ,都来源于《伯尔尼公约》。但后者却将其内容划分为作品本身遭受改动和作品本身没有遭受改动两种情形并规定了不同的构成要件。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关作品完整权的规定在法律构造、保护水平上都失之偏颇。通过比较法上的分析 ,笔者对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关作品完整权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版权法上基本范畴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雨峰 《知识产权》2005,15(1):19-24
现代版权制度建立在作者/作品、思想/表达、私有/公有等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其前提是,这些基本范畴有其显明的确定性."作品由作者创作"这一理念因遭遇后现代思潮而变得不清晰,思想/表达的隐喻性注定了它们之间界限的不明确,独创性概念的模糊也颠覆了私有/公有的划分.这些构成了现代版权制度的一个难题,我们必须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9.
思想/表达(idea/expression)二分法是著作权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意味着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具有独创性的表达,而对于思想,无论是否具备独创性,都不予保护.  相似文献   
10.
版权法上公共领域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版权法上,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发端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专指权利保护期届满的作品。公共领域的范围包括版权不予保护的作品、版权保护的作品中不予保护的部分、使用者的某些特定使用方式等。传统上,对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是否定式的,但肯定性的界定方式更易于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从语源、语境及内容上看,公共领域具有公共财产的性格。公共领域具有维护公共教育、信息自由、创作自由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