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功能异常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Fas配体(sFasL)及Flt3配体(FL)等多种免疫活性分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Elisa方法测定34例AA患外周血和骨髓中sCD40L、sFasL和FL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活化相关膜表面分子;观察T细胞对骨髓粒一单核细胞集落(CFU-GM)试验的影响。结果 AA骨髓和外周血CD8^ 细胞百分数增加,CM4/CD8比例下降,骨髓中CD25^ 。和HLA-DR^ 细胞百分数增多;AA骨髓GM-CFU明显减少,急性AA尤为显,去除T淋巴细胞可使大部分患CFU-GM形成增加;绝大部分患sFasL含量增加,FL水平升高(达正常的20倍以上),FL含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治疗有效FL水平明显下降,但未达正常水平。sCD40L水平显降低,其含量直接反映患血小板数。结论 T细胞的异常活化及多种免疫活化分子异常增高是AA造血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检测骨髓或外周血sCD40L、sFasL和FL有利于了解AA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共刺激信号,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异常变化直接或简接地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再障及骨髓移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初诊CML患者,HHT 2.5 mg·m-2·d-1,静脉滴注维持6 h以上,持续14 ~ 21 d为 1个疗程。有效者每月HHT维持治疗,并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血小板≥40×109/L调整用药时间,一般用药5~14 d。每3个月或3个疗程后复查染色体。6个月后以羟基脲(Hu)维持治疗。结果 12例患者中,7例(58.3 %)获血液学完全缓解(CHR),3个疗程后,总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50 %(3例CCR,3例MCR);另5例(41.7 %)在治疗3个月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4例发生在HHT 1个疗程后)。12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均发生于CHR者。结论 HHT治疗CML-CP,可获得较高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但也可能早期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可溶性CD40L(sCD40L)对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和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用磁珠阳性分离纯化法分离脐血CD34 细胞;用造血干细胞体外悬浮培养、集落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应用sCD40L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扩增、CD34 细胞增殖及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sCD40L能显著增强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脐血干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的扩增作用,并能促进造血集落,尤其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形成。sCD40L联合其他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脐血CD34 细胞的扩增作用在培养的第7d最显著,当sCD40L浓度为40μg/L时,CD34 细胞的扩增倍数达8.23±1.26。结论sCD40L与SCF、IL-3、EPO、GM-CSF联合应用,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RGZ)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瘤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RGZ和ATRA处理人骨髓瘤细胞U266和RPMI-8226,用~3H-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碘化丙啶(PI)染色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瑞氏-姬母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49e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7~(k1p1)和p21~(Wafl)的表达变化.结果 RGZ能显著抑制U266和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经5 μmol/L RGZ处理后,U266和RPMI-8226细胞G_0/G_1期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5.2±6.7)%和(40.3±7.3)%,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G_2/M期和S期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2.2±7.4)%和(57.4±9.5)%,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CD49e的表达率分别为(8.7±1.5)%和(7.9±1.6)%,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均P<0.05).以10μmol/L RGZ处理后,U266和RPMI-8226细胞的G_0/G_1期、G_2/M期和S期细胞比例、CD49e的表达率均较5μmol/LRGZ组的变化更加显著.同时,经RGZ处理后,U266和RPMI-8226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也符合骨髓瘤细胞分化成熟的规律,p27~(kipl)和p21~(Wafl)蛋白的表达量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RGZ和ATRA联合对U266和RPMI-8226细胞影响较RGZ单独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RGZ可能通过上调p27~(kipl)和p21~(Wafl)蛋白的表达,介导骨髓瘤细胞的周期阻滞,并诱导骨髓瘤细胞分化,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ATRA能增强RGZ对骨髓瘤细胞的上述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胞菌A (CyA)为主的治疗方案,约50%~75%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可获缓解,鉴此,患者体内异常活化的淋巴细胞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定量PCR技术(Q-PCR)测定了AA患者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25对Vβ等位基因,对比分析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CRVβ变化,探讨免疫功能在AA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 (AA)骨髓及外周血FL含量 ,并观察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Elisa法测定AA骨髓和外周血Flt3 配体 (FL)含量 ,应用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FL的分泌细胞。结果 :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FL含量显著升高 ,约为正常的 2 5倍以上 ,外周血和骨髓浓度无区别 ;FL含量变化与疗效密切相关 ,治疗有效者 ,BM及PB中FL水平降低 ,与无效者相比区别显著 (P <0 .0 1)。治疗前后干细胞因子 (SCF)水平则无改变。正常人CD3 + 细胞内贮存有大量FL ,而CD3 + 细胞以膜型FL为主 ,胞内基本无FL存在。结论 :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FL水平显著升高 ,主要由CD3 + 细胞产生 ,其含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对骨髓瘤骨病的影响.方法 分离MM患者和正常对照MSCs,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二者的免疫表型.Real-time PCR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MSCs的TGF-β1、TGF-β2、TGF-β3、IL-6、IL-3、TNF-α、FasL和NF-κB配体的受体激活物(RANKL)表达量.共培养系统与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对T细胞增殖、凋亡和早期活化标志CD25和CD69表达的影响.Von kossa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T细胞对正常对照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MM来源和正常对照MSCs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MM来源的MSCs表达TGF-β1、IL-6、IL-3、TNF-α和RANKL较正常对照MSCs增加,而TGF-β2、TGF-β3和FasL的表达下降.MM来源的MSCs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正常对照MSCs较MM来源MSCs使更多T细胞静止于G0/G1期.正常对照MSCs明显促进T细胞凋亡,而MM来源的MSCs对T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减弱.正常对照MSCs明显抑制T细胞活化分子表达,而MM患者的MSCs此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与MM患者的MSCs共培养后的T细胞以及直接来源于MM患者的T细胞均可以明显抑制正常对照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MM患者的MSCs免疫调节功能较正常对照MSCs降低,主要表现为抑制T细胞活化的功能减弱,而活化的T细胞可抑制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此可能为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深入,其作用机制及其配体的治疗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PPARγ因有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PPARγ的结构及组织分布、功能、其配体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