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微浸润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和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MIC,按文献报道诊断标准分为两个亚型,并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指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MIC占同期乳腺癌的1.5%,乳腺钼靶拍片85.0%的病例(34例/40例)显示不同程度的泥沙样钙化。粉刺型和高核分级的导管内癌更易形成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2.5%(1例/40例)。31例平均8个月随访显示无复发及转移。两亚型各指标比较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是一种少见、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建议诊断标准:单个浸润灶时,最大径应〈2mm;出现几个浸润灶时,其中单个浸润灶的最大径应〈1mm,且几个浸润灶面积总和不应超过整个肿瘤组织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7):385-387,396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bcl-2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及其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p53、c-erbB-2等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cl-2、ER、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阳性表达率为50.27%(92/183),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ER状态呈明显正相关,与p53及c-erbB-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bcl-2阴性者其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bcl-2阳性者。结论:bcl-2蛋白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好,这可能与bcl-2失表达肿瘤中,p53蛋白聚积、c-erbB-2过度表达以及ER的缺失有关;免疫组化检测bcl-2表达可为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及选择内分泌治疗提供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分泌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14例分泌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部分病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分泌型乳腺癌临床及病理大体观察与其他类型乳腺癌无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肿块,多位于乳晕区,大体观察肿物大多连界不清、质地硬,光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实性、小囊性和导管性三种结构,瘤细胞有颗粒性嗜酸性胞质,瘤细胞内外有大量均质嗜伊红PAS阳性分泌物。腋下淋巴结转移较少(2/14)。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随访3~14年)。结论:分泌型乳腺癌为罕见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 method,LSAB)方法检测6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71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和27例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MC)3种乳腺癌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h细胞因子的表达。T淋巴细胞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Test,组内比较采用Witcoxon Signed Ranks Test;组间Th细胞因子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CD3、CD8和CD4均表达于淋巴细胞胞膜。CD3^+T细胞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CD8^+T和CD4^+T细胞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Th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质。IL-2表达在IMPC组最低(25/61,41.0%),其次是IDC组(33/71,46.5%),最高是MC组(20/27,74.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IFN-γ的表达类似于IL-2,IMPC组最低(39/61,63.9%),其次是IDC组(57/71,80.3%),最高是MC组(24/27,88.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IL-4的表达在IDC组最高(42/71,59.2%),其次是IMPC组(19/61,31.1%),最低是MC组(5/27,1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10的阳性率在IMPC组是87.8%(47/61),在IDC组是87.3%(62/71),在MC组是88.9%(24/2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隐匿转移淋巴结的RT-PCR方法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优化的以CK19作为基因标志的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淋巴结的隐匿微转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优化CK19基因表达的RT-PCR检测方法,避免假基因干扰,并进行灵敏度和可靠性验证;2)乳腺癌隐匿转移淋巴结检测:将常规病理诊断为转移阴性淋巴结分为两组,其一为外侧组组成的LⅠ组,其二为由后组、锁上、腋尖和肌间组成的LⅡ组,共检测45例的317个淋巴结,包括45例LⅠ组淋巴结268个和其中15例LⅡ组淋巴结49个。结果:1)方法可靠性验证无假阳性和假阴性,通过双重PCR扩增灵敏度可达1×10-7。2)采用此方法,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病例的检出率为40.0%(18/45),其中检出的阳性淋巴结均位于LⅠ组,阳性率为40.0%(18/45),LⅡ组检出率为0(0/1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微转移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为22.1%(70/317),其中LⅠ组阳性率为26.1%(70/268),LⅡ组阳性率为0(0/4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乳腺癌淋巴结隐匿微转移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早期的淋巴结转移首先出现在外侧组,提示该方法用于临床常规淋巴结的隐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8岁。13年前发现左乳外上象限无痛性肿块,直径约2cm,近1年因外伤后肿物生长迅速并破溃,近2个月乳头糜烂,于2003年11月3日收入院,无肿瘤家族史及乳腺疾病史。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主办的乳腺癌个体化诊治病理与临床专题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1-24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代表近300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以"关注学科前沿进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顺应诊疗观念由"以医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的形势,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就乳腺癌个体化诊治中的病理、影像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专题讲座,并以病理为中心结合对乳腺癌个体化诊治中多学科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腺肌上皮腺病(adenomyoepithelialadenosis,AMEA)为乳腺腺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少见,其特征为病变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如果病变形成境界明显的肿块,一般称之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 oma,AME)。由于AMEA肿物无包膜,并有推进性边缘,故常误诊为  相似文献   
10.
EGFR及TIM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3 0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和TIMP 1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EGFR表达阳性率为 61.5 4% ,表达阳性者腋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 (P均 <0 .0 5 )。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EGFR表达阴性者生存率高 (P <0 .0 1) ;TIMP 1表达阳性率为 60 .77% ,其中 3 6.15 %高表达 ( ~ ) ,63 .85 %无或低表达 (-~ ) ,高表达者肿瘤体积小、临床分期早、淋巴结转移少、生存率高 (P均 <0 .0 5 ) ;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 ,EGFR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 <0 .0 5 )。结论 EGFR和TIMP 1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对腋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 ,EGFR检测有助于评估其中预后较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