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荷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是生理学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过去关于该内容的实验主要通过增加砝码改变前负荷后用手转动记纹鼓来进行此实验,这样导致实验操作过程繁杂而且缺乏科学性。为此,我们改进应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江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流行性乙性脑炎对三峡库区儿童健康的影响,保障库区儿童的健康。方法在库区腹心地段万州区对流行性乙性脑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库区该段蓄水后平均蚊密度(140.41只/人工小时)高于蓄水前平均蚊密度(120.42/人工小时);蓄水前流行性乙性脑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37.42%,蓄水后为42.69%;儿童流行性乙性脑炎疫苗接种率较高;蓄水后流行性乙性脑炎发病率(0.70/10万),低于蓄水前发病率(1.36/10万)。结论三峡库区二期蓄水流行性乙性脑炎对儿童健康不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呼吸循环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家兔 5只 ,麻醉后暴露右侧星状神经节 ,用 1%利多卡因 1ml作局部浸润麻醉。观察阻滞前后呼吸频率、潮气量、动脉压、心率等的变化。结果 :与阻滞前相比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变化不显著 ;动脉压在阻滞后略有下降 ,但与阻滞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心率由阻滞前 141.8± 9.1次 /分下降到阻滞后 2min、5min、10min时的 12 9.8± 7.3次 /分、12 2 .4± 7.0次 /分、12 4.3± 7.4次 /分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呼吸功能影响不明显 ,但对循环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道型钉螺孳生地环境特点及灭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河道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的环境特点,提供最优的灭螺措施.方法 选择湘江河长沙段钉螺孳生地现场,进行钉螺分布、钉螺扩散、水文、泥沙和3种灭螺措施效果的观察.结果 湘江长沙段18块洲滩有钉螺分布,面积839 99 hm2.钉螺逆水向上游扩散,年平均可达17.5 km.洲滩的植被93%以上是莎草.湘江水体含沙量较大,汛期5-10月占全年输沙量的70%,因河道水流不畅,所以每年洲滩都有泥沙淤积,厚度一般为1.0 cm,部分低洼地带或水流缓冲处可达7.0 cm左右.湘江一般4月上旬开始涨水,最高洪水位多见于5-7月,最高洪峰持续时间较短,8月开始退水.3种灭螺措施效果比较,实施土埋和翻耕垦种灭螺措施的6块洲滩,灭螺效果好,其中3块效果考核没有发现钉螺,另3块活螺平均密度均减少了95%以上.每年坚持药物灭螺处理的7块洲滩,灭螺效果差,活螺密度没有变化,其中有3块洲滩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结论 钉螺向上游扩散同样具有较快的速度;洲滩植被以莎草为主;洲滩泥沙淤积主要是5-10月;湘江涨水和退水时间均较长江早;洲滩环境改造灭螺效果好,药物灭螺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万州段1997-2003年鼠表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正积  张菊英  万时学  孟言浦  罗超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281-2282,228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的鼠密度变化情况,为库区的鼠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CDC的《三峡库区人群健康方案》进行.结果:室内的鼠室度有下降的趋势(x^2=31.32,P<0.0001),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室外的鼠密度较室内为高(x^2=55.05,P<0.0000),而且鼠密度的波动较大,优势鼠种为四川短尾鼩,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结论:三峡库区万州段仍应加强鼠密度及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含量、Na 含量、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影响,以探讨伤灶局部引流、伤灶局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造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分别在伤后30min开始实施伤灶局部引流、25℃循环水对伤灶脑组织进行局部降温至(31.5±0.5)℃,而对假脑外伤组及脑外伤模型组不降温,各组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伤灶脑组织含水量,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Na 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伤灶区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1)脑含水量:FH组、FD组、FDH组伤灶区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H组水含量低于FD组和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组织钠含量:脑组织钠离子变化与含水量变化一致。(3)伤灶区脑组织TNF-αmRNA含量:FH组、FD组、FDH组伤灶区脑组织TNF-αmRNA含量分别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H组TNF-αmRNA含量低于FD组和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伤灶区脑组织中TNF-α蛋白含量趋势TNF-αmRNA变化一致。(5)引流量:FD组、FDH组引流量分别为(0.230 8±0.035 6)g(、0.345 6±0.069 2)g。结论伤灶局部亚低温、伤灶局部引流分别单独或联合均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并且联合治疗组疗效胜于单一治疗组。这种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直接引流出水肿液和脑脊液、减轻脑水肿、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探讨解剖性经皮肾通道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完全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出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清石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可见其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清石率[实验组分别为:(107.4±21.4)min、2.0%、4.0%、95.0%;对照组分别为:(111.5±23.6)min、3.0%、7.0%、95.0%]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24h疼痛评分、Hb下降程度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实验组[分别为:(5.22±1.01)、(1.21±0.32)g/dL、(5.52±1.23)d]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74±1.52)、(1.78±0.43)g/dL、(7.61±1.55)d]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管化经皮肾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过程中引入解剖性经皮肾通道技术,能够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系统两种不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动脉瘤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容积重建技术(非减影与减影)行三维容积重建,比较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检查情况。结果 56例行三维数字血管造影的患者中,检出真阳性颅内动脉瘤61枚,假阳性2枚;经三维数字血管减影系统检出真阳性颅内动脉瘤63枚,无假阳性。结果显示,两种影像学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但三维数字血管减影可显示更多的细小血管。两种不同容积重建技术图像质量分级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经三维数字血管造影检出瘤体残留9例,经三维数字血管减影系统检出瘤体残留20例,结果显示二者对瘤体残留检出率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两种不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图像质量较佳,三维数字血管减影系统可显示更细微的血管信息。  相似文献   
9.
鉴于整体观念、治未病与复方用药似乎并非是中医药学所独有,辨证施治也因为其作用非特异性而不被很多人所重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理念,在对中西医药学整体观念、治未病与复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他们却确有不同,是由于二者的不同认识方法所决定与形成的。辨证施治——状态分析与处理是一种"多因素非线性分析与处理"的认识方法,不同于西医药学的"单因素线性分析与处理",是中医药学的最大特色与优势。转变科学观念,充分认识辨证施治在认识方法上的科学性与重要性,正确处理中西医药学关系,以促进中西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与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通量并行测序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生化血清学筛查唐氏高危或高龄孕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无创性产前检测,评估患病风险率,提示高危孕妇进行核型分析确诊。结果813例无创检测高危孕妇,13例提示异常高危,异常率为1.59%,其中4例21三体,3例18三体,6例性染色体。核型确诊4例均为21三体,准确度100%;2例18三体;1例47,XXY和1例47,XXX。结论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方法能快速、准确、无创检测唐氏综合征,相对18三体和性染色体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有待优化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