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与评价低温室颤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冷心脏停搏液组(n=13)和低温室颤组(n=11),分别行心内直视畸形纠治术,观察心肺转流(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多巴胺使用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 冷心脏停搏液法的术中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多巴胺使用量多于低温室颤组;心律失常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两组无差异。结论 低温室颤法不存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良好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2.
手术修补加OB胶等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剖胸修补加OB胶粘合等综合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5例,均取得了食管修补口、胸部切口Ⅰ期愈合。该方法是在胸腔冲洗干净、食管裂口清创后,不游离出食管,进行破口的间断全层缝合。在食管修补口及其四周涂OB胶后,迅速膨肺,使肺组织与食管修补口及其四周紧密粘合。最后用50%葡萄糖加红霉素配成的粘连剂反复涂抹肺表面及壁层的胸膜表面,安置闭式引流管后关闭胸腔。  相似文献   
3.
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室颤法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状态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4 0例。随机分为低温室颤组 (HF组 )和冷晶体停跳液组 (CC组 ) ,每组 2 0例病人 ,分别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 6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 ,测定并比较两组心肌肌钙蛋白 (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 (MDA)在围手术期浓度变化。取心肌电镜标本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HF组和CC组术后 4种酶学指标都升高 ,CC组的cTnI,CK MB ,MDA在大多时点都较HF组升高明显(P <0 .0 5 ) ,其中以cTnI值最为显著 (P <0 .0 1) ,而SOD值低于HF组 (P <0 .0 5 )。心肌超微结构显示HF组心肌损伤较CC组轻。结论 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室颤法与常规阻升主动脉心脏停跳法都可引起心肌损伤 ,但低温室颤法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停跳法 ,可以推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1A1、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M1)的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关系.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新发食管癌患者89例(病例组)及同期非食管疾患患者98例(对照组),调查与食管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CYP1A1的MspI多态、Ile/Val多态和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联合作用分析。结果MspI多态的突变型杂合子m1/m2(基因型B)和突变型纯合子m1/m2(基因型C)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B值为1.93(95%CI=1.01—3.84),ORC值为3.62(95%CI=1.61~8.14),Ile/Val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pI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对食管癌发生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3.57(95%CI=1.36~9.41);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呈拮抗作用,联合作用指数(S)分别为0.26和0.48.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家族史呈协同作用,S为2.36。结论MspI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易感性有关,它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及食管癌家族史对食管癌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具有MspI突变基因型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个体属食管癌高危险人群,在肿瘤防治方案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与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头孢派酮钠及左氧氟沙星抗菌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改善及血象、胸部X线片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 ,4 0例单纯简单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2 0例。对照组 (A组 )在常规心脏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实验组 (B组 )不阻断升主动脉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两组分别于术前、停机即刻、术后 6h、12h、2 4h和 4 8h 6个时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心肌酶 (CK)、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 (MDA)的血浆浓度 ,同时监测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停机即刻、术后 6h和 12h ,A组较B组CK显著升高 (P <0 .0 1) ;cTnIA组停机即刻至 4 8h均高于B组 ;A组MDA停机即刻和术后 6h高于B组 (P <0 .0 5 )。不停跳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5 2 .4± 17.5 )min ,明显低于停跳组 (84 .8± 16 .6 )min(P <0 .0 1)。循环和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B组无空气栓塞并发症。结论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害 ,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 ,但仍存在一定的心肌损伤。另外这种手术方法存在血液成分破坏较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离体兔心缺血后行低温灌注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建立离体工作心脏灌注装置,16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常温组和低温组(每组8只)。获取离体兔心后首先用Krebs-Henseleit碳酸氢钠缓冲液(37℃),逆行灌注15min,以12.mmHg的左房充盈压及73.5mmHg的流出压力对工作心脏灌注20min后,分别测量主动脉流量、冠脉流量,继之施行20min常温(37℃)缺血。随后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评价低温室颤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冷心脏停搏液组(n=13)和低温室颤组(n=11),分别行心内直视畸形纠治术,观察心肺转流(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多巴胺使用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冷心脏停搏液法的术中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多巴胺使用量多于低温室颤组;心律失常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两组无差异.结论低温室颤法不存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良好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诱导性室颤状态下行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对照分析诱导室颤组(VF组,15例)和冷晶体停跳液组(CC组,15例)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血清浓度变化. 结果两组术后血清cTnI,CK-MB,MDA和SOD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C组的cTnI,CK-MB在术后各时点均高于VF组(P<0.01),MDA值在心脏恢复搏动后6、24 h,SOD值在2 h分别高于VF组(P<0.05).cTnI值在恢复心搏后12 h、CK-MB值和MDA值在6 h、SOD值在2 h分别达高峰.除SOD外,其余指标值在48 h仍高于术前. 结论诱导性室颤法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7岁。因吞咽不利3个月,加重10 d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食管内窥镜显示:距门齿26 cm至贲门见条状隆起,考虑血肿可能。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中下段息肉样增生;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右侧壁见一大小约14 cm×5 cm长梭形软组织团块影,CT值60~80 Hu,边界清晰,病变通过贲门延伸至胃底;并提示食管平滑肌瘤(图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消化道肿瘤标记物―),B超检查肝脾无异常。初步临床诊断为食管占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