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乳腺MR、钼靶和超声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因乳头溢液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所有惠者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MR扫描、钼靶及超声检查,都做了导管造影,其中4例因各种原因导管造影失败,其余7例均行导管造影检查;11例患者均行手术,恶性者行改良根治术,良性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果:在11例患者的24个病灶中,MR的图象与最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均有关联性。MR图象正确诊断出纤维腺瘤3个,乳腺癌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1个,纤维囊性乳腺病5个,小叶增生1个,误诊硬化性腺病为乳腺癌1个,诊断准确率为95.8%(22/24)。而钼靶、导管造影和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50%(5/24,12/24及8/24)。结论:乳腺MR检查能鉴别良恶性乳头溢液,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35例颅底骨质破坏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MRI的变化。[结果]3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颅底骨质破坏,MRI可见T1WI骨髓高信号消失及压脂增强后明显强化。经放射治疗,35例患者均呈放疗后状态。[结论]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对鼻咽癌TNM分期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后处理,寻找有效的鉴别诊断良、恶乳腺疾病的定量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R检查的30例乳腺疾病初诊患者,对动态增强MRI的TIC进行后处理,得出最高信号强度(SImax)、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斜率(Slope)、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4个定量参数,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评价4个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17个良性病灶和18个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SImax值(M值)分别为375.2和158.1,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8.2~506.0和160.5~374.8;PH值(M值)分别为114.4和87.8.95%可信区间分别为73.7-196.5和71.3~162.9;Slope值(M值)分别为22.3×10-3和44.0×10-3,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7×10-3~41.1×10-3和46.1×10-3~81.8×10-3;SlopeR值(M值)分别为2.6和11.4,95%可信区间分别为1.9~3.4和9.8~14.5.SImax、PH值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lope值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曲线下面积重叠较大;SlopeR值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下面积重叠少.结论 SlopeR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间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并与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2例未进行优质护理的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患者分别为30例(71.43%)、8例(19.05%)、4例(9.52%)和17例(40.48%)、15例(35,71%)、10例(23.8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操作、并发症认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 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宫腔管及2根插植针,后增加插植针数量并调整方向、深度,分别行CT扫描获得2套图像。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RCTV),A点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在2套图像上分别行CP和IGABT计划设计,并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两者剂量参数差异。结果 以CP计划的覆盖指数(CI)进行分组,A组(CI≥0.90)包含20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B组(CI<0.90)包含84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A组的HRCTV体积及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46.7cm3∶62.1cm3,P<0.001及3.1cm∶4.4cm,P<0.0001)。IGABT显著提高所有及B组D90%及覆盖指数,降低膀胱剂量,减少A组乙状结肠剂量,并改善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结论 IGABT能提高靶区覆盖、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保护危及器官,且对肿瘤较大的患者仍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 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影像资料, 对宫颈原发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对比。基于外照射后肿物残留情况, 勾画近距离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R-CTV), 设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的施源器模板, 并进一步评估施源器模板插植组(37例)与徒手插植组(63例)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和疗效差异。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U检验。结果 100例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残留肿物边缘按顺时针3、6、9、12点方向与宫颈管中心的距离中位数为16.5、14.0、17.0、13.0 mm。将对应的HR-CTV叠加重建三维图, 设计制作蘑菇头圆柱体式IC-ISBT施源器模板:头部长径为35 mm, 短径为20 mm, 中心适配宫腔管, 内圈C1-C12为表盘式排列, 两侧拓展B1-B5及A1-A4针道。在剂量方面, 模板插植组与徒手插...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造成全球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后装治疗是宫颈癌放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照射联合后装治疗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各期初治或复发宫颈癌患者。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在精确靶区范围、保护OAR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近来许多研究证实了MRI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本文主要从相关MR成像技术、施源器选择、靶区勾画与评估以及MRI引导下的三维后装治疗所带来的临床效应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图像引导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宫颈癌FIGO分期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7例。两组宫颈癌患者在每次放疗前行超声引导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X轴(左右)、Y轴(上下)、Z轴(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超声图像引导与CBCT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0.93±4.80)mm和(0.49±3.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7,P<0.001),Z轴分别为(1.02±8.05)mm和(-0.11±2.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04)。B组患者超声图像引导与CBCT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0.25±4.49)mm和(0.10±3.9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8,P=0.076),Y轴分别为(1.12±7.75)mm和(0.41±6.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0,P=0.092),Z轴分别为(-0.01±7.24)mm和(0.32±4.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8,P=0.282)。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中,CBCT对盆腔淋巴转移区的图像校准有优势;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超声图像引导可替代CBCT应用于临床个体化精准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腔内结合插植后装(IC/IS BT)与单通道后装(IC BT)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学差异,明确IC/IS BT 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26例,行宫腔置管加两侧宫颈插植,模拟 IC BT 及 IC/IS BT 在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受量、剂量分布均匀性与适形性等比较。结果在给予 A 点相同处方剂量的情况下, IC BT 的靶区剂量(D90、D100)显著高于 IC/IS BT(P <0.001),而两者间高剂量体积分数(V150、V2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IS BT 的各危及器官的 D2cc、D1cc、D0.1cc 均显著小于 IC BT(P <0.001)。 IC/IS BT 在覆盖指数、适形指数、剂量均匀指数显著优于 IC BT,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P <0.001)。结论IC/IS BT 在保护周围危及器官和提高剂量分布适形性和均匀性方面与 IC BT 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