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6例(增生过长组)异常子宫出血经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及34例(对照组)月经周期正常的育龄女性,超声检查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 PI )及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 S/D ).并对两组受检者的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增生过长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的RI、PI及S/D的测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增殖早期测值.病理检查86例中检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77例;单纯性增生过长伴灶状复杂性增生过长6例;复杂性增生过长伴不典型增生3例.增生过长组患者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标本中(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39例,子宫切除术8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螺旋动脉管壁增厚,呈过度增长状态,血管外径和管壁厚径与增生过长的程度成正比,均未见增殖早期子宫内膜,而对照组1例子宫全切标本中螺旋动脉细小、管壁平滑肌薄呈正常增殖早期变化.结论 螺旋动脉RI、PI及S/D值的持续增高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动脉的异常改变可能是难治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超声监导下行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有关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普及 ,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经腹超声、腹腔镜以及腹腔镜超声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使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1〕。本文分析了超声监导下行宫腔镜手术过程中子宫穿孔的有关病例。1 资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雌性日本大耳白兔19只,1 ml/kg 3%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兔台,胸部备皮。将双侧前胸壁分为上、下肺区,共四区;经胸部超声检查留取四区的正常胸部声像图。按0.1 ml/kg油酸经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入后即开始计时,动态观察四个肺区的彗星尾征出现的时间、数量,并存储图像,直至1 h结束。结果 18只家兔出现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4.7%。注入油酸后,胸部声像图为短小彗星尾征、孤立彗星尾征、轻度弥漫性彗星尾征、中度弥漫性彗星尾征、重度弥漫性彗星尾征(瀑布征),出现的时间为:(5.36±2.16)min,(7.11±2.67)min,(10.94±5.94)min,(28.64±12.04)min,(46.40±5.59)min;短小彗星尾征是急性肺损伤最早出现的声像图表现。至1 h观察结束时,上肺区主要表现为轻度弥漫性彗星尾征,下肺区主要表现为中度弥漫性彗星尾征。结论 0.1 ml/kg油酸经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射即可快速复制家兔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模型;模型成功的标志为注入油酸1 h内出现弥漫性彗星尾征;短小彗星尾征是急性肺损伤最早出现的声像图表现,可作为提示急性肺损伤的早期声像图指征,为临床及早预防急性肺损伤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总结分析了 1例经手术证实的脾脏巨大血管瘤的超声和病理资料。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13岁。间断无诱因鼻衄 2年 ,发现腹部肿物 2周。查体 :一般情况可。腹平坦 ,肋下 2cm可触及脾脏 ,质韧、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触诊不满意 ,全腹无叩痛 ,余未发现异常。既往无传染病及手术外伤史。超声检查 :脾脏上极可见一肿物 ,大小约 15cm× 12cm ,边界不清 ,无明显包膜 ,明显外突 ,内部呈较均匀的中强回声 (图 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脾门部血管伸入肿物内 ,在肿物内呈树枝状分布 ,可取及动、静脉血流频谱 ,肿物周边可见血管绕行 (图 2 ) ;探头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激素治疗(HT)对围绝经及绝经期妇女乳腺的病理影响。方法:选择91例围绝经及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52例用HT治疗(HT组),予倍美力0.3 mg/d,安宫黄体酮6 mg/d×10天周期用药或2 mg/d连续联合用药,39例无性激素治疗史(对照组),彩超扫描乳腺并测量腺体的厚度、检测血流信号,多普勒超声取样,之后在其引导下对乳腺结节或增生部位进行粗针针芯活检穿刺,对取得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超声检测乳腺腺体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P=0.918、P=0.146)、乳腺穿刺组织病理呈增生改变的(P=0.88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再将以上妇女分成HT≥5年组、HT<5年组、对照围绝经组、对照绝经组进行分组分析。超声检查腺体厚度依次为:对照围绝经组>HT<5年组>HT≥5年组>对照绝经组,但乳腺腺体的厚度及检出血流比、血流阻力指数、乳腺穿刺组织病理呈增生改变的,四组间比较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91例中无乳腺异常血流及乳腺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的病例。结论:应用低剂量的激素治疗对乳腺的血流无影响,对乳腺无促其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内存留的可募集卵泡减少,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目前,检测卵巢储备功能的方法很多,如基础FSH水平测定,基础INHb水平测定,克罗米芬刺激试验等,哪种方法能更好的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尚无明确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测定妇女卵泡密度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与卵巢储备功能相关的因素,以探寻一种理想的反映卵巢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76岁。5年前发现左乳外上方一鹌鹑蛋大小肿物,逐渐增大,无皮肤破溃及乳头溢液,无疼痛,未就诊。半年前感肿物处疼痛,渐加重,伴皮肤破溃,无乳头溢液。外科检查:双侧乳腺不对称,左乳明显增大,表面皮肤张力高,可见色素沉着,部分呈红、蓝色表现,局部脱屑;乳头内陷,皮肤破溃,无橘皮样改变(图1);可触及巨大肿物,累及全乳,约12cm×10cm×7cm。肿物触诊质韧,有囊性感,压痛、界清、活动差,与皮肤粘连,皮温稍高。右乳外形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癌肉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点。 结果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均为绝经后女性,临床表现为绝经后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超声表现:绝经后子宫测值增大,6例患者子宫三径之和132~248 mm,平均(199.7±36.8)mm,宫腔回声明显增厚呈息肉样,内呈不均质中高或中低回声,最大径14~81 mm,最大径平均值(47.2±21.3)mm;肿瘤部分边界清晰,可见“亮边”,形态欠规则,部分与肌层分界不清;血流评分3例4分,2例3分,1例2分,均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0.15~0.59)。病理检查:3例为中分化子宫癌肉瘤,3例为低分化子宫癌肉瘤;镜下病理见瘤体内血管丰富;6例均伴有肌层浸润。 结论子宫癌肉瘤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伴体积较大的息肉样病变,基底部粗大的供养血管多提示肌层浸润,宫腔镜检查可获得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女性乳腺超声分型与年龄及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的超声分型与年龄及乳腺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208例受检者中经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132例,乳腺癌54例.根据乳腺的组织结构和退化过程将乳腺的声像图表现分为腺体型、腺纤维型及脂肪型.以单侧乳腺为统计单位.结果 腺体型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下降,30岁以下组为61.7%,30~39岁组占31.5%,40~49岁组占15.3%,50~59岁组占8.6,60岁以上组占4.5%.脂肪型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上升,30岁以下组为1.6%,30~39岁组占5.8%,40~49岁组占5.5%,50~59岁组占10.8%,60岁以上组占38.6%.60岁以前,腺纤维型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上升,40~49岁组达到高峰(79.2%),持续到50~59岁组(80.6%);60岁后,比例下降(56.9%).超声分型在各年龄段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体型、腺纤维型及脂肪型中良性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脂肪型癌变率(6.23%,16/257侧)明显高于腺纤维型(2.18%,37/1698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体型中尚未证实有乳腺癌发生.结论 乳腺超声分型与年龄和乳腺癌密切相关,与良性病变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