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昂  马月  王俊杰 《癌症进展》2010,8(6):583-586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来源于问叶组织和周围神经组织的有明显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占成人全身恶性肿瘤的1%,50%~60%发生于肢体,但多数早期无明显症状而被忽视。诊断时肿瘤体积较大,并侵犯周围组织结构,治疗效果不理想,使人们认为软组织肉瘤是放射抗拒的。近年来,随着对软组织肉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认识到其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放疗的应用逐渐推广,并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5I 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与分次照射、单次照射对人喉鳞癌细胞 Hep2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无照射对照组(Ctrl 组)、单次照射组(SDR 组)、分次照射组(FDR 组)和125I 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125I-CLDR 组)四组。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法检测 Hep2细胞在不同照射条件下细胞克隆的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照射条件后 Hep2细胞总γ-H2AX、CyclinB1、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2 Gy、4 Gy、6 Gy 的剂量照射,125I-CLDR 组 Hep2细胞克隆形成率均低于 SDR 组和 FDR 组。经4 Gy 的剂量照射后,125I-CLDR 组 Hep2细胞出现 G2/M 期阻滞,且阻滞效应较 SDR 组及 FDR 组的细胞强;125I-CLDR 组 Hep2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高于 SDR 组及 FDR 组;三个照射组γ-H2AX、CyclinB1、Caspase3、NF-κB、P21和 Cdk1的表达水平上调,125I-CLDR 组 p-Cdc25c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SDR 组和 FDR 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125I 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单次照射、分次照射能够诱发更多 Hep2细胞出现 DNA 损伤、引起持续的 G2/M 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的再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精确性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资料10例。患者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5岁,KPS评分≥ 70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盆腔放疗。病灶体积为3.5~58.0 cm3(中位31.9 cm3),处方剂量120~180 Gy,粒子活度0.55~0.67 mCi(1 Ci=3.7×1010Bq),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数目为50(12~81)颗。根据术前计划在3D-PCT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为53(10~82)颗。评估剂量学参数包括D90D100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剂量D2 cm3D1 cm3D0.1 cm3。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多于术前计划设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5)。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EI、CI和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肠道的D2 cm3D1 cm3D0.1 cm3、直肠D0.1 cm3的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D2 cm3D1 cm3术后计划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0、-2.240,P<0.05)。结论 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术后实际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设计,可以保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精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同步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宫颈癌和无法手术切除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是同步放疗常用的化疗方案.本研究通过药物剂量递增试验,明确原发宫颈癌每周PTX和DDP同步三维适形盆腔放疗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方法 选取2008-10-18-2013-05-15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FIGO分期为Ⅰ B1~ⅣA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的初治原发宫颈癌患者18例.盆腔采用6、10 MVX射线,4个野三维适形外照射,照射剂量为50~50.4 Gy/25~28次,其中在36~40 Gy予盆腔中央挡铅,根据病情继续予宫旁加量10~20 Gy/5~10次;192 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A点剂量为6 Gy/次,共6~8次.化疗DDP剂量为每周40 mg/m2保持不变,PTX分为每周10、20、30、40和50 mg/m2 5个剂量组,共6个周期.每组3例患者,第5剂量组为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does-limiting toxicity,DLT)组,共6例患者.结果 18例患者中位年龄46.5岁(32~66岁),均在8周内完成外照射和腔内照射.在前4个剂量组中,1例(第1剂量组)在拟行第6个周期化疗前1d出现2级非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菌血症性发热),伴3级恶心呕吐和电解质紊乱停化疗,完成5个周期化疗;其余11例完成6个周期化疗.在第5剂量组的6例患者中,1例出现4级白细胞减少,另外3例均因为出现3级白细胞减少无法恢复至正常导致化疗延迟2周以上中断化疗,仅有1例按时完成6个周期的化疗.结论 原发宫颈癌三维适形盆腔照射联合每周PTX和DDP化疗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个周期的每周PTX 40 mg/m2和DDP 40 mg/m2,该方案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中国人每周紫杉醇和顺铂同步盆腔放疗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MTD。方法 顺序选择有高中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25例,ECOG≤2。盆腔采用6、10 MV X线4个野3DCRT,照射剂量为40 Gy分20次后予盆腔中央挡铅,宫旁加量10~20 Gy分5~10次;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参考点为阴道黏膜下0.5 cm,处方剂量为5 Gy/次共2~4次。化疗起始剂量为每周紫杉醇 10 mg/m2、顺铂 20 mg/m2,共6个周期。利用3+3设计方法,每3例患者进行剂量递增直至达到DLT水平。结果 入组患者均在7周内完成外照射和腔内照射。第7剂量组4例患者中2例4周期后出现DLT即3级腹泻。3、4级血液学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发生在4~6周期化疗后。第6剂量组1例出现4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但额外增加的3例未出现4级反应。同步化疗未延迟治疗时间。25例患者中22例完成了6周期化疗。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3例患者死于复发转移,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盆腔照射联合每周紫杉醇和顺铂的同步放化疗安全、耐受性好。中国人的MTD为6周期的每周顺铂35 mg/m2和紫杉醇30 mg/m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单纯放疗后淋巴结复发及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患者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入组,其中单纯颈部放疗后淋巴结复发17例,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19例.局部麻醉超声或CT引导下植入3~78个粒子.粒子针间距1 cm,后退式植入粒子间距为1 cm,距影像学边界外0.5 cm.术后剂量验证实际D90为90~160 Gy,中位数130Gy.结果 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年者分别为11、3例.总反应率为81%,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35%,生存率分别为50%、22%;颈清扫+放疗后复发组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54%,单纯颈部放疗后复发组分别为67%、50%(χ2=0.00,P=0.965);生存率分别为48%、13%和51%、39%(χ2=0.17,P=0.676).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单纯放疗后淋巴结复发及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挽救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icac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125I seed implantation for recurrence cervical lymph node of head and neck tumor after radi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plus neck dissection. 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the recurrence cervical lymphnode of head and neck tumor after radiotherapy (17 patients) or radiotherapy plus neck dissection (1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125I seed implantation guided by ultrasound or CT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he median number of seeds was 27( range from 3 to 78 ). Postoperative quality evaluation were routinely obtained for all patients. The actuarial D90 ranged from 90-160 Gy (median, 130 Gy). Results The follow-up rate was 100%. The number of the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over 1-and 2-year were 11 and 3.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81%. The 1-and 2-year over local control rates, over survival rates were 69% and 35%, 50% and 22%, respectively.The 1-and 2-year local contro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node after radiotherapy plus neck dissection were 72% and 54%, while those were 67% and 50%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node after radiotherapy,respectively (χ2=00,P=0.965). The 1-and 2-year survival rates in two groups were 48%, 13% , and 51%, 39%, respectively (χ2=0.17, P=0.676). Conclusions 125I seed implantation is a safe,minimal invasive with low morbidity and high efficacy salvage treatment method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recurrence of head and neck tumor after radi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neck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样性护理对于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治疗的113例DM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提供多样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结果实施多样性护理之后113例对于临床治疗、临床护理的依从性有了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多样化的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有助于控制冠心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中实际物理剂量学参数,评价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下CT引导的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患者38例,均行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CT引导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10~36 Gy,2~6分次,5~6 Gy/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时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D90)、100%靶区体积剂量(D100)和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结肠2 cm^3体积接受的剂量(D_(2 cm^3))。近距离治疗质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同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研究共纳入治疗194例次,单次中位插植针6(5~13)根,单次处方剂量5~6 Gy。术前和术中的GTV D90、D100、V100、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中危及器官膀胱和结肠D2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直肠D_(2 cm^3)剂量略高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35,P=0.027)。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高剂量率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单次、分次和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高剂量率单次照射组(400 cGy/min,单次组)、分次照射组(2 Gy/次/d,400 cGy/min,分次组)和125Ⅰ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组(2.77 cGy/h,125Ⅰ组).3组细胞照射0、2、4和8 Gy后,24和48 h进行细胞计数和锥虫蓝染色,比较细胞总数和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3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PHLPP2、PTEN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单次组和分次组相比,125Ⅰ组细胞总数减少(t=34.28和29.48,P<0.05)、存活细胞比例减少(t=-12.38和-14.61,P<0.0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相对生物学效应是1.41.照射后48 h细胞凋亡检测发现125Ⅰ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t=-15.08和-11.99,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125Ⅰ组Bax表达量升高,PHLPP2和PTEN的表达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分次和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后细胞PHLPP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剂量率的高低并不影响其表达水平.不同方式照射后,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上升,125Ⅰ组升高更加明显,125Ⅰ持续低剂量粒子照射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实现对结直肠癌CL187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靶向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应用中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并成为标准内科治疗。通过对临床研究的回顾,我们归纳了表皮生长因子单抗———西妥昔单抗在治疗中的地位变迁,其与化疗的联合应用目前已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K-Ras基因类型、治疗相关的皮疹等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