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相关性,为CU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慢性荨麻疹患者29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31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Hp感染情况,将慢性荨麻疹Hp阳性患者113例分为A(n=55)、B(n=58)两组,A组行常规治疗荨麻疹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抗Hp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Hp检测结果,比较A组和B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为3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2%,高于A组的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相关性,针对Hp的检测和治疗可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辅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影响。方法:95例(99只眼)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因、视力下降程度,50例(52只眼)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年龄(41.57±6.96)岁;45例(47只眼)接受高压氧辅助常规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组),年龄(34.25±5.12)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BO组眼底水肿减退、出血灶吸收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P<0.05);HBO组视力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P<0.01);治疗停止1个月,HBO组视力得到保持和持续改善病例数虽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140,P>0.05)。视网膜剥离HBO组1例,对照组3例。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能加快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眼底水肿和出血灶吸收,加快视力和视野的恢复,并得以保持和持续改善,HBO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 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0.26)%和(21.95±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0.31)%和(25.12±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 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 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 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4.
龙颖  谢小梅  涂超群  钟敏珍  黄琴凤  易治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30-133,i0008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15;2+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 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177;0.26)%和(21.95&;#177;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177;0.31)%和(25.12&;#177;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 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量的变化,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年龄、性别、原发病和脑卒中诊断,将印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娅30加常规综合治疗组(HB0组)与常规综合治疗组(Control组),对2组进行疗效及临床护理量观察。结果 以HBO为主的综合治疗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部分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临床护理量明显减少,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以HBO为主的综合治疗比常规治疗能更快恢复肢体功能,降低临床护理量。HBO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最主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罗汉果新功效的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颖  董威  王勤  唐慧勤  田辉  覃洪含 《山东医药》2012,52(43):95-97
罗汉果系葫芦科罗汉果属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性凉、味甘、无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之功效。以往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1]。近年药理研究显示,罗汉果亦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肝、增强免疫、抗疲劳、耐缺氧、耐高温、抑菌等新功效。现将其新功效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探讨高压氧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PUBME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EMBASE等数据库及论文集检索国内外至2014年8月1日的相关文献.选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与常规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并对2组NO含量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 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涉及研究对象352例.高压氧治疗前后与常规治疗组前后NO含量经Meta分析的结果为OR =4.921(95%可信区间1.983 ~ 12.213),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NO含量明显上升且为常规治疗组的4.921倍.结论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多人空气加压氧舱内接受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人工气道患者不能佩戴面罩,如何解决这类患者HBO治疗时的吸氧问题,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报道,人工鼻又称热湿交换器已有效用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的HBO治疗中[1-2],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费用高,在临床普遍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将定量雾化器应用于在常规多人氧舱内行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潜水、隧道、沉箱作业或高压氧治疗中,如果减压不当可发生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普遍修建地铁,在地铁施工中隧道高气压作业引发DCS常有报道.隧道处于地下或水下,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渗水,须向在建的隧道内充入一定气压的压缩空气,施.工人员有时需在这一压缩空气环境中工作.一般的隧道处于地下10~20m深处,在建时隧道内须增压1~2个大气压,海底隧道可达水底以下20~30m或更多,气压也必须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嗜神经侵袭(PNI)与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2~ⅡB期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早期宫颈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PNI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3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率为15.0%(45/300)。早期宫颈癌PNI的发生与间质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切缘无关(P>0.05)。在随访期间,PNI阳性组复发率高于PNI阴性组(P<0.001);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66.7%,84.4%)均低于PNI 阴性患者(90.1%,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0)。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手术切缘是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间质浸润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37);而PNI不是影响无瘤生存率或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NI的发生与早期宫颈癌间质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其与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