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切片技术对台湾翅果菊Pterocypsela formosan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子房下位,2心皮,1室,单胚珠,基生胎座;单珠被,倒弯生胚珠,具发达的珠被绒毡层;大孢子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属薄珠心类型;大孢子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形4分体,仅合点端1个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功能大孢子经3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的成熟雌配子体,雌配子体发育方式为蓼型.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合点端反足细胞短命,形成后不久即退化消失.珠孔受精,属有丝分裂前类型;初生胚乳核早于合子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具胚乳吸器;胚胎发育为紫菀型菊苣变型,早期发达的胚柄对胚的发育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同时比较不同交配方式后代植株的再生能力,从而探讨青叶胆片断化居群繁殖保障机制。方法以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为材料,相同方法消毒后接种于空白MS培养基上,60 d后统计各组萌发率;在此基础上,以各组无菌苗带节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来源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及质量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及丛芽分化能力。结果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萌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ZT 0.5 mg/L+2,4-D 0.05 mg/L,在此培养条件下,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苗带节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100%、96.67%、96.55%和96.2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适宜的丛芽发生培养基为MS+BA 2.0 mg/L+KT 0.1 mg/L+NAA 1.0 mg/L,4种来源不同的愈伤组织丛芽分化率均为100%;生根则在1/2 MS+NAA 1.0 mg/L中进行,4种来源不同的试管苗生根率均为100%,生根苗在生长势上亦无明显差别。结论优化的青叶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保护其野生资源、种苗繁殖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初步推测青叶胆近交的获益可以补偿与近交相伴的适合度损失,其后代植株在再生能力方面与异交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白及人工快繁中有效增殖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人工快繁中的增殖途径进行研究,以炼苗成活率为标准,筛选最有效的增殖途径,为白及组培试管苗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白及增殖基本培养基(MS+AC 1.0 g/L+香蕉泥50 g/L+蔗糖20 g/L)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2,4-D、6-BA、NAA、KT,以不同增殖代数试管苗为材料,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植物激素种类进行完全组合实验,观察不同增殖代数中试管苗的增殖方式,确定各增殖代试管苗的最佳增殖途径。结果:1、2代增殖苗适合以愈伤组织-丛生芽增殖,在基本培养基+2,4-D 0.1 mg/L+KT 0.5 mg/L中,增殖系数可达8.32和7.68;3代增殖苗以分蘖繁殖为主、愈伤组织-丛生芽增殖为辅,在基本培养基+6-BA 0.1 mg/L+NAA 1.5 mg/L中,增殖系数为4.73;4代以后增殖苗则以分蘖增殖为主、假鳞茎繁殖为辅,在基本培养基+6-BA 0.1 mg/L+NAA 1.5 mg/L中,增殖系数亦可达3.50以上。在1/2MS+AC 1.0 g/L+蔗糖15 g/L+香蕉泥80 g/L+6-BA 0.01 mg/L+NAA 1.0 mg/L中培养90 d后,可获得根粗苗壮、约70%具假鳞茎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亦达100%。结论:在白及的人工快繁体系中,低代数试管苗适宜采用愈伤组织-丛生芽增殖,而不适宜直接生根培养;高代数试管苗则适合采用分蘖、假鳞茎繁殖方式进行增殖。  相似文献   
4.
青叶胆(Swertiamileensis)为我国区域性特有药用植物。以植株高度、个体分枝数、叶片长度、花梗长度和子房长度作为形态指标,对云南弥勒5个青叶胆自然居群的变异式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形态指标在各居群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形态变异最大的是个体分枝数,其次是花梗长度、叶片长度和植株高度,最小的是子房长度。用单因素和 LSD 多重比较对5个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娜  黄衡宇  曾彪 《中草药》2020,51(13):3545-3553
目的优化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离体培养方法及条件,探索有效增殖方式,筛选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建立其人工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方法以无菌实生苗带1~2个节的茎段为材料,采用MS、改良的MS1以及改良的MS2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完全组合及L_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腋芽萌发、基茎不定丛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在MS+NAA 1.0 mg/L+6-BA 0.1 mg/L培养基中,可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但其再分化能力较弱,培养35 d后最高增殖系数仅为4.36;而在MS+NAA 0.1 mg/L+6-BA 0.05 mg/L+KT 0.5 mg/L中培养,随着腋芽萌发,茎段与培养基接触的节处开始膨大并出现不定芽点,萌发出基茎丛生芽,发生率达100%,培养45 d增殖系数最高可达到42.84;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的MS1+NAA 1.0 mg/L,培养40 d后生根率达98.9%;试管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90%以上。结论研究通过基茎丛生芽这一全新的增殖途径,成功建立了黑果枸杞体外高效再生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试管苗的产量及品质,也为枸杞属其他植物的体外快繁提供了另一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獐牙菜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方法 将种子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待其长成小苗后分别取其不带芽茎段、叶和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改变培养方式。结果 在所有的实验方案中,不带芽茎段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较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BA 0.5 mg/L+蔗糖3.0%,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 mg/L+IBA 0.1 mg/L+蔗糖3.0%,而根的诱导则是在1/2MS+NAA 0.5 mg/L+1.5%蔗糖的培养基上进行。结论 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獐牙菜的快速繁殖,为确保这一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药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和产地密切相关,产地鉴别以及多指标评价对保证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数据融合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滇龙胆进行产地鉴别,辅以多指标成分含量分析,以期为滇龙胆药材建立一种全面准确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为滇龙胆最佳产区筛选提供参考。采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共169份样品的FTIR和HPLC指纹图谱,并对FTIR进行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SNV)、Savitzky-Golay(SG)卷积求导等预处理;比较FTIR,HPLC及低级、中级数据融合鉴别效果;利用HPLC分析样品中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马钱苷酸与当药苷含量。结果发现,不同产地滇龙胆FTIR图谱存在差异,最佳预处理为SNV+SG求导(二阶求导,窗口参数为15,多项式次数为2次)。低级、中级数据融合预测集正确率为96.43%,高于FTIR,HPLC预测集正确率94.64%;低级数据融合训练集正确率为100%,优于中级数据融合99.12%。云南滇龙胆4种环烯醚萜苷含量均高于其他省份,其中药典指标性成分龙胆苦苷平均质量分数为47.40 mg·g~(-1),最大值达到79.83 mg·g~(-1),且龙胆苦苷、马钱苷酸与当药苷含量同其他省份含量差异显著(P0.05)。云南省不同地区滇龙胆4种环烯醚萜苷总含量比较发现,大理洱源、丽江玉龙较高,分别为68.59,66.68mg·g~(-1),同楚雄武定、玉溪澄江、昆明寻甸(52.99,52.29,46.71 mg·g~(-1))差异显著(P0.05),可作为滇龙胆栽培和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的参考地。FTIR-HPLC数据融合定性分析结合HPLC定量分析方法为不同产地滇龙胆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一种全面准确的新思路,为滇龙胆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滇龙胆丛芽高效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银凯  王元忠  黄衡宇  钱子刚 《中草药》2018,49(6):1398-1404
目的以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带叶茎尖、带芽茎段、叶片、根为外植体,建立滇龙胆高效、稳定的丛芽诱导体系,筛选出适宜的植株再生途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及完全组合实验研究不同外植体和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带芽茎段为间接器官发生最佳材料,其在MS+6-BA 1.5 mg/L+NAA 1.5 mg/L+KT 0.05 mg/L中培养10 d、节上腋芽开始萌发后,基部可诱导出再分化能力极强的愈伤组织,得愈率为97.73%;15 d后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绿色丛芽,分化率100%;30 d后不定芽分化系数达18.65,增殖系数可达63.58。带叶茎尖为直接器官发生最佳材料,其在MS+6-BA 0.5 mg/L+NAA 1.0 mg/L+KT 0.5mg/L中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亦可达44.36。2种材料培养获得的试管苗茎细瘦弱,不利于生根培养,试管苗在MS+6-BA1.5 mg/L+NAA 1.5 mg/L+KT 0.05 mg/L+PP333 10 mg/L中培养60 d后可获得健壮度大为改善的复壮苗。复壮苗生根则在1/2MS+6-BA 0.1 mg/L+NAA 2.0 mg/L中进行,45 d后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结论建立的滇龙胆无性快速繁殖体系,为保护滇龙胆野生资源、优质种苗繁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青叶胆是我国特有的区域性药用植物,现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青叶胆分布区的片断化,各小居群存在一定的自交或近交。为检测交配方式对青叶胆种子的适合度影响,笔者以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为材料,在获得自然结实种子最适萌发条件的基础上,比较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结果表明青叶胆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100 mg/L GA3浸泡12h。在此条件下,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66.25%和52.13%。青叶胆4种不同交配方式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推测青叶胆近交或自交的获益可以补偿与之相伴的座果率和结籽率折损。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青叶胆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衡宇 《中草药》2005,36(2):261-265
目的针对青叶胆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方法以幼茎和老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改变培养方式。结果在所有实验方案中,对叶片来说,较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Zt0.5mg/L NAA0.1mg/L IBA0.1mg/L或BA0.5mg/L 2,4-D0.1mg/L IBA0.1mg/L,对幼茎来说,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则是BA0.02mg/L Kt0.04mg/L IBA0.05mg/L;对于芽的增殖,较适宜的激素组合是BA2.0mg/L NAA0.5mg/L或BA2.0mg/L IBA0.1mg/L;而根的诱导则在MS Kt0.01mg/L IBA0.5mg/L NAA1.0mg/L培养基上进行。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青叶胆的快速繁殖,为确保这一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