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血管性头痛是出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不隐定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疼痛,其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发病率5~19%,是常见多发病。由于疼痛顽固、剧烈,西药疗效又不甚满意,所以患者常求治于中医。血管性头痛在中医属“头痛”。中医认为其病因不外六淫、七情、劳倦所伤,而致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肝郁气滞、痰浊血瘀而痹阻脑络、清窍不利而发头痛.本文就中药舒肝理气活血止痛组成的方剂治疗顽固性血管性头痛2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林××,女,38岁,以发热伴头晕痛18天为主诉入院。18天前因车祸,头部着地,当时神志不清,急诊住入本院神经科,诊断为脑外伤、脑震荡。住院第二天就出现发热,经神经科治疗后神志恢复,但体温不退,18天来持续波动在37.6℃——39.2℃,无咳嗽、腹痛、黄疸、关节痛及尿频尿急等症状,曾做颅脑CT、胸透、A、B超、血沉、三大  相似文献   
3.
高热急症,其邪毒亢盛、发病急骤,传变迅疾,多属温病范畴。高热驰张,不仅伤津耗液,甚者可致神昏痉厥、危及生命。温病高热,治法颇多,但不外祛除邪毒和调整机体二方面,而通腑法正是针对高热病机,着眼于通腑逐邪,使邪去热撤,腑通脏和,故疗效甚佳。一,通腑法治疗热病的源流概述通腑法治疗热病首见《素问·热论篇》“其未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汉·张仲景发挥《内经》下法的理论,立承气诸方攻下府实,此后攻下均宗仲景之法。金张子和擅长攻下,而刘河间以火热立论,提出热毒极深应承气汤与黄连解毒汤联用。明清时代,温病学说的崛起,通府法治疗温热病又有发展。《温疫论》云“温疫可下者约三十余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重症之一,临床以吐血与黑便为特征,属于中医血证急症之范畴,在当前开展中医治疗急症工作中,我们自制胃血宁合剂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为了比较本剂的止  相似文献   
5.
湿温病多发于长夏初秋之季,与现代医学的伤寒、副伤寒颇为相似,湿温病的治疗历有禁“汗、下、润”之说,对于“禁下”仲景早有“湿家下之,额上汗微喘,小便利者死”的论述,吴鞠通更强调“湿温下之则洞泄”认为“湿气弥漫,本无形质,以重浊药治之,愈治愈坏。”自此以后湿温禁下列为戒观,后人毫不敢轻越雷池半步,特别在病初更是严禁用下,因而影响了中医治疗湿温病的疗效。我们认为前人所论固有一定道  相似文献   
6.
67例中风病的CT扫描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7例急性中风的临床与CT扫描进行分析,认为中医经络脏腑证候分类非指具体部位,而是反映病情轻重及预后转归。中经络以低密度、小病灶改变为主;中脏腑以高密度、大病灶为主,两者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0.001,有显著差异,而病变部位不管中经络还是中脏腑都以基底节为主,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中风病情轻重及预后取决病变性质(出血还是缺血)和病灶范围大小,临床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