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副作用和治疗后的美容效果。方法106例患者中,62例常规放疗(CR),46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放疗范围根据肿块大小、部位、腋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应用直线加速器6 MV X线照射,处方剂量50 Gy5周,瘤床追加6~9 MeV电子线10~15 Gy1.0~1.5周。结果CR组复发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2例;3DCRT组复发1例,远处转移4例,死亡2例。两组放疗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组中11例发生了放射性肺炎,3DCRT组无放射性肺炎发生(P<0.01)。放疗后0.5、1.0年美容效果达优良者CR组分别占90%、93%,3DCRT分别占92%、94%(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在近期疗效和美容效果等方面与CR相似,但前者可明显降低放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 的] 观察影像引导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奈达铂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60例食管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奈达铂化疗(观察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照组),各30例,放疗采用影像引导调强适形精确放疗技术,6MV-X线,4~5个共面或非共面适形照射野,前程GTV 和GTVnd总剂量44Gy,2.2Gy/次,共20次,CTV总剂量36Gy,1.8Gy/次,共20次,5次/周;后程GTV和GTVnd总剂量18Gy,1.5Gy/次,共12次,CTV总剂量13.2Gy,1.1Gy/次,共12次。化疗:观察组单药奈达铂40mg/m2静脉滴注,放疗期间1次/周。对照组:多西他赛60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3,放疗第1、28天开始化疗。比较两组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局控率和生存率。[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局部控制时间分别为(24.0±4.1)个月(95%CI:15.9~32.1)和(26.0±2.2)个月(95%CI:21.7~30.2),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0%、53.3%、33.3%和76.7%、63.3%、36.7%(χ2=0.575,P=0.44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3.4)个月(95%CI:20.4~33.6)和(32.0±3.0)个月(95%CI:26.2~3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7%、40.0%和86.7%、70.0%、46.7%(χ2=0.425,P=0.515)。观察组心脏、肾脏和放射性食管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36、0.038、0.032),胃肠道反应及血液学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 影像引导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奈达铂周化疗治疗食管癌有效性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相似,安全性更优于放疗同步两药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Ⅰ-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内乳淋巴结放疗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纳入比较乳腺癌患者术后内乳淋巴结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6 8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内乳淋巴结未放疗组比较,术后内乳淋巴结放疗组在5年生存率(OR=1.08,95%CI:0.93-1.27)、10年生存率(OR=0.86,95%CI:0.55-1.35)和10年无瘤生存率(OR=1.20,95%CI:0.99-1.4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内乳淋巴结行放射治疗没有提高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中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放疗后3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A组:激素+抗生素治疗,B组:激素+抗生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2级、3级、4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激素联合抗生素仍是放射性肺炎的基本治疗手段,联合中药痰热清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疗效。放射性肺炎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EBV抗体检测联合99mTc-MIBI显像和MRI在诊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6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依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复发21例,随访中均行血清EBV抗体检测、99mTc-MIBI显像显像和MRI检查。分别评价三者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联合3种检查方法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7.44%、和98.33%,其中灵敏度与单一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与亲肿瘤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血清EBV抗体检测和MRI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准确率与单一检查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血清EBV抗体检测、99mTc-MIBI显像和MRI在诊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三种诊断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三者结合起来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咽癌EB 病毒血清学标记物VCA-IgA,EA-IgA与08福州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病理确诊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清70例,治疗前行VCA-IgA,EA-IgA检测,统计其阳性率以及中位rA值,比较两者与鼻咽癌08福州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VCA/IgA 抗体rA 值各T 分期、N分期间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1,6.632,10.265;P=0.025,0.036,0.012);各M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84,P=0.425),EA/IgA 抗体rA 各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2,2.436,3.004;P=0.228,0.329,0.307);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z=0.245,P=0.026).结论 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VCA-IgA,EA-IgA与鼻咽癌08福州分期分期有相关性,可作为辅助性评估临床分期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肺癌放疗患者不同放化疗治疗模式下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差异,以及临床治疗特征对RP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肺癌患者136例,按期随访并复查肺功能、胸部CT,按RTOG急性放射肺炎评价标准对肺损伤分级进行评价,分析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对RP发生的影响。结果 ≥2级RP 36例,发生率为26.5%。临床特征方面,粉尘接触史和病理类型与RP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0.048, 0.047),其余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模式方面,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比较,在总RP发生、2级和3级RP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4级RP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 vs. 0, P=0.05)。不同化疗方案之间比较在≥2级RP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P严重程度与总化疗周期数及诱导化疗周期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0)。结论 粉尘接触史和病理类型是临床特征方面增加RP发生的独立因素。不同治疗模式对RP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与患者化疗周期数密切相关,特别是总化疗周期或诱导化疗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门诊进行乳腺癌筛查确诊为健康者30例(健康对照组),以及就诊于放射治疗科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抽签法随机抽取的30例乳腺癌患者之间,以及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后CEA、CA153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YKL-40水平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EA、CA153阳性或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与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的差异。并且,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升高者与降低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3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4.21±22.07)ng/ml和(90.14±23.85)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9.04±9.61)ng/ml(t=12.491、8.673,P均0.001)。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2.17±22.04)ng/ml和(91.67±29.18)ng/ml,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逐步下降(t=4.002,P0.001)。(2)CEA和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在放射治疗后较放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CEA:(87.26±30.28)ng/ml比(107.23±25.54)ng/ml,CA153:(77.52±31.01)ng/ml比(108.12±19.95)ng/ml,t=5.443、4.750,P均0.001]。(3)无论是放射治疗前,还是放射治疗后,CE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均接近(t=1.414、-0.992,P=0.164、0.523);而在放射治疗后,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却明显低于CA153阴性者[(77.52±31.01)ng/ml比(95.90±27.42)ng/ml,t=-2.559,P=0.015]。(4)在100例乳腺癌患者中,8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较放射治疗前降低,12例患者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较放射治疗前升高。中位随访36个月(24~48个月),血清YKL-40降低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8.6%(16/88)和13.6%(12/88),均明显低于血清YKL-40升高者的66.7%(8/12)和50%(6/12)(χ~2=11.081、7.157,P=0.001、0.007)。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升高者1、2、3年OS率分别为91.7%、83.3%、66.7%,而血清YKL-40降低者1、2、3年OS率分别为97.7%、93.2%、86.4%。血清YKL-40升高者OS率明显低于血清YKL-40降低者(χ~2=4.050,P=0.044)。结论 YKL-40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放射治疗期间联合检测血清YKL-40、CEA和CA153,对患者预后的评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比早期双侧乳腺癌容积弧形旋转调强(VMAT)技术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放疗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早期双侧乳腺癌行双侧胸壁放射治疗的患者10例,病例分期均为Ⅰ和Ⅱ期,靶区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在医科达Monaco TPS上分别为每位患者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对比靶区高剂量包绕体积V5250、V5350、V5500、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及重要危及器官的受量等。结果:将VMAT计划和IMRT计划的靶区处方剂量归一至包绕95%靶体积,VMAT计划靶区高剂量包绕体积V5250、V5350、V5500和Dmean与IMRT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优于IMRT计划(P<0.05),HI差于VMAT计划(P<0.05)。VMAT计划中全肺的V5、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