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以舌下络脉粗张、细络瘀血、音质紫暗为特点,其变化常与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严重程度相一致。认为中医舌脉诊法对慢性严重肝病的病情与预后判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7,7(12):66-69
17清末民初广东伤寒学与温病学之发展(上) 清代至民国时期,广东伤寒学与温病学有长足的发展,表现为著名的医家与著作的林立,由师徒相授而举办学校,应对传染病能力的增强等等。考其原因,主要:一是病谱的变化,海外传来许多新的疫病如霍乱,烂喉痧等,老传染病如鼠疫,天花等的不断爆发流行。二是西医传人,废止中医之举屡起,中医危亡不能不起而抗争,研究理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举办学校、出版著作与刊物都势在必行,实际是寻求奋发图强、发展中医之路。现就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几位伤寒学家与温病学家略加介绍,以见一般。  相似文献   
3.
对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毒性试验恒河猴的舌象及舌的病理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结果:高剂量组变化明显,舌背及舌腹面粘膜稍晦暗,舌质略欠红活,无舌脉粗张及细络瘀血,镜下见舌背、舌腹面粘膜固有层及下层淋巴细胞浸润、滤泡样结构形成,毛细血管、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大,小动脉壁增厚结构不清,丝状乳头粘膜细胞局灶性细胞浆内出现嗜酸性颗粒。认为是rh-bFGF促内皮细胞增殖功能与免疫反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187例肿瘤舌脉诊与甲诊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肉眼与照片法观察187例住院肿瘤病人的舌腹面与指甲的变化,探索它们的特点与相关关系。①舌脉诊观察6项。重症肿瘤瘀证常舌质偏紫、粘膜溷浊,瘀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舌脉粗张延长并存,其中内脏实体瘤肝癌中重度变化高达95.83%,肺癌93.02%。②甲诊观察5项,发现肿瘤瘀证的变化与舌腹面变化呈正相关。甲诊所见的主要变化是:甲床紫晕,考虑为微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高所致;甲板色素沉着,约占肿瘤的33%,考虑为化学药物所引起;甲形变化,祖国医学认为主要因气血不足、正气虚衰,符合现代医学所说的缺氧、营养不足所致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靳士英  魏辉 《现代医院》2004,4(6):123-124
20 0 3年10月受大阪汉方振兴财团之邀,赴日参加成立2 0周年纪念活动并学术讲演。见闻所及,感慨良深,择可借鉴者略书数端,以供参考。1 中医是宝  在国内对中医之宝贵虽有一定认识,但一到国外始知自己肤浅,甚至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津村顺天堂株式会社(下称津村)的高层领导告诉我们,日本文部省(相当于我国教育部)官员认为,过去医学教育的错误,就是忽视了汉方医学的教育问题,今后各大学医学院(部)都应设立汉方医学课程,其内容、课时则各大学自定;厚生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也支持研究与应用汉方,纳入保险医疗的汉方处方逐年增加,现已近2 …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甲床紫晕与舌下络脉变化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靳士英  王苏 《中医杂志》1997,38(7):426-428
甲床紫晕指甲半月远侧甲床上的紫色晕带,宽约2mm以上。伴指压反应延迟者,多见于肺癌、肺转移癌、肝癌、全身转移癌等重症肿瘤及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阻塞性肺疾患,辨证均属血瘀证。铸型标本显示甲床有三级血管弓,第一级弓发出直行血管,血流为瀑布样直流,不易瘀滞;第二级弓发出的微血管互相交叉吻合形成网眼,血流变缓,其弓正当甲半月远侧,在气滞血瘀微循环障碍时易形成甲床紫晕。通过与吉下络脉同步观察,认为两者均可作血瘀证体征。  相似文献   
7.
2002年11月16日~2003年8月15日我国发生临床诊断SARS病例5327例,治愈4959例,死亡349例,病死率650%,远较WHO公布的14%~15%为低[1]。在防治中,部分病例使用中医药介入,取得了明显效果,积累了经验。SARS在今冬明春可能卷土重来,积极作好准备非常重要。本组拟就搜集到的中医药介入资料作一综述讨论,以供参考。1 中医对SARS病因病机的认识  学者们均认为SARS是感染疫疠之气所致的新病。邓铁涛等认为是春温湿热疫病,以湿热蕴毒阻遏中上焦、并易耗气夹瘀甚至内闭外脱为病机特点[2]。彭胜权认为是风温、符合“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为多,…  相似文献   
8.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7,7(1):54-55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开化最早的民族之一,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中医药就是其中的瑰宝。我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中、西医要共同发展,给中医以与现代医学同样的政策。秦汉以来岭南医学开始萌生,其后日渐发达,中医药基础较好。现广东正致力于中医药强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岭南医药启示录(十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8,8(1):65-67
18 广东现代中医抗击SARS的实践 2002年11月,一种原因不明的新发传染病突袭广东,它具很强的传染性,传播很快,病情凶险,初发时期死亡率很高,中西医都属于未识的疾病.医者有保卫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遂奋不顾身起而抗击,终致取得胜利.回顾这段中医同西医一起参与抗击SARS的历史,不仅对今后防治新发传染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振兴中医,建设中医药强省,批判"中医伪科学论"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复制的肝硬变门脉高压性瘀证大鼠模型,以探索舌脉变化与合深静脉压、门脉压、门脉血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大鼠形成坏死后肝硬变,以假小叶Ⅲ期病变为主;舌深静脉压力升高,与门脉压升高呈正相关;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1.认为肝硬变门脉高压性瘀证的舌脉粗张与细络瘀血主要是因门脉血经门—腔侧支循环回流入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力增大,压力增高,导致舌的静脉系统回流受阻,舌深静脉压力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