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血瘀组和非血瘀组病人的血浆ET、TXB2和6-keto-PGF1α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同非血瘀证组相比,血瘀证组病人ET和TXB2明显增高(P〈0.05),6-keto-PGF1α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ET和TXB2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506,P〈0.05;r=0.439,P〈0.05),6-ke-to-PGF1α水平同HbAlc水平呈负相关(r=-0.461,P〈0.05)。结论 ET、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通过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比较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与正常人群30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水平;将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西药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较正常人群升高,内皮素-1(ET-1)降低(P<0.05)。A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较B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低、而内皮素-1(ET-1)升高,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其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呈正相关,与内皮素-1(ET-1)呈负相。川芎嗪注射液通过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拮抗因子,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缩短血糖控制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组、甲钴铵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12周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ET)、血栓素(TXB2)。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6.1%,对照组为20.0%(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46.6%(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略有下降(p>0.05);内皮素(ET)、血栓素(TXB2)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多元醇代谢中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降低患者的内皮素(ET)、血栓素(TXB2)水平,从而达到改善血管细胞内皮功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性失效(SFS)的疗效。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原磺脲类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中药组加服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汤剂治疗,西药组加服罗格列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胰岛素敏感度(SI)、胰岛素释放率(IR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中药组降糖的总有效率为71、4%,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总有效率为76.2%,与西药组相仿。(2)中药组SI与ISI显著改善(P<0、05),IRG无明显改善。(3)中药组TNFα、ET-1、TX&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可减轻SFS患者的外周胰岛素抵抗,抑制TNFα,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其关系。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5例、正常人群30例分成初诊组、正常组,查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及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msment,F/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β cell);采用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30min净增葡萄糖(ΔI30/ΔG30)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初诊组患者空腹血糖(11.4&;#177;2.2)mmol/L、24h平均血糖(15.5&;#177;3.6)mmol/L、餐后1h血糖(17.3&;#177;3.1)mmol/L、餐后2h血糖(16.6&;#177;3.2)mmol/L、餐后3h血糖(13.6&;#177;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7&;#177;1.1)%均比正常组高(t=3.524—3.535,P&;lt;0.01)。初诊组患者HOMA-β cell(92.4&;#177;22.4),△I30/△G30(23.9&;#177;6.3);均比正常组低(t=2.826。2.835,P&;lt;0.05)。初诊组患者HOMA-IR(8.4&;#177;1.3);均比正常组高(t=2.837,P&;lt;0.05)。当平均血糖值超过11.1mmol/L,患者HOMA-β cell及△I30/△G30明显下降;但患者HOMA-IR却变化不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平均血糖、餐后2h血糖高;全程持续高血糖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在初诊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最大剂量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超过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降糖敏感性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后,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3个月后再次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1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前,24h总体血糖达标(餐后2h内小于10mmol/L,其余时间段血糖小于7mmol/L)时段占(1.9±2.4)h,3个月后24h总体血糖达标时段占(17.6±4.1)h,24h平均血糖从(15.6±3.5)mmol/L降至(7.2±2.3)mmol/L,空腹血糖从(12.1±4.7)mmol/L下降到(5.8±1.6)mmol/L,24h内最高血糖从(22.4±8.2)mmol/L下降到(11.4±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11.8±2.1)%下降到(7.1±1.5)%(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改善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泵改善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敏感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磺脲类继发失效 (SFS)是 2型糖尿病 (T2 DM)治疗过程中的难题之一 ,国内外报道 SFS发生率每年 5 %~ 10 % ,用药 5年以上的 T2 DM中约半数患者发生 SFS。我院应用美国 Minimed公司生产的 5 0 7c便携式胰岛素泵皮下连续输注(CSII) ,对 SFS患者进行强化治疗达标 ,观察强化治疗对磺脲类的敏感性改善的作用和机理 ,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本院 T2 DM住院患者 ,均符合 WHO DM诊断标准 ,入院前采用优降糖治疗。 SFS患者 2 2例 ,女 12例 ,男10例 ,年龄 (5 4± 8)岁 ,病程 (10± 2 .8)年 (6~ 18年 ) ,体重指数 (BMI) (2…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瘀证病人血清IL-6和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血瘀证病人IL 6、sIL2R水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血瘀证同IL 6、sIL2R的关系.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血瘀证病人与35例非血瘀证病人的IL 6、sIL2R以及糖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以25例成人健康者作对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 6、sIL2R.结果同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病人血清IL 6水平明显升高(P<0.01),sIL2R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其中,血瘀证病人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结论糖尿病时,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血瘀证的形成,血清IL-6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血瘀证的病理生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瘀证患者HbA_(1c)和FA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血瘀证同血糖和非酶糖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合并血瘀证与 35例无血瘀证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果糖胺和HbA1c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 ,并以 2 5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同健康对照组相比 ,糖尿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果糖胺、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 (P<0 .0 1) ;同非血瘀证组相比 ,HbA1c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长期高血糖和蛋白非酶糖化是糖尿病血瘀证的重要危险因素 ,HbA1c可作为糖尿病血瘀证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45例)与非骨质疏松组(35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各组的病程、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血钙、血鳞、血脂和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病程、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和体质量指数与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程、年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和体质量指数是糖尿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