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颗粒物(PM)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二醛加重特应性皮炎(AD)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幼鼠为实验对象,于出生后第21天断奶,通过内皮下注射辣椒素构建AD模型,利用乙二醛蒸汽循环装置对幼鼠进行乙二醛干预。根据实验要求,将40小鼠随机分为乙二醛AD组(Gly-AD组)、单纯AD组(AirAD组)、单纯乙二醛组(Gly-naive组)和对照组(Air-naive组)。每周定期检测皮肤瘙痒和皮炎症状。采集大鼠皮肤和血液,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定植、抗菌肽和免疫球蛋白产生、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等免疫学特征。结果①乙二醛可加重AD大鼠的瘙痒和皮炎,但未引起幼鼠的任何症状。②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D大鼠皮肤表皮层中LL-37和β-defensin-2的表达显著高于幼鼠。与金葡菌定植结果相似,暴露于乙二醛后,AD和幼鼠表皮中LL-37和β-防御素-2的表达也明显升高。这表明抗菌肽表达的变化与乙二醛对金葡菌定植的增加有关。③乙二醛暴露后,AD大鼠TNF-α和IFN-γ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幼鼠TNF-α和IFN-γmRNA表达增加不明显。同时,暴露于乙二醛对AD和幼鼠IL-4和IL-5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且无论是AD大鼠还是幼鼠,暴露于乙二醛后血清IgG2b及IgE水平均保持不变。这表明,暴露于乙二醛可上调AD大鼠皮肤中的Th1免疫反应,而对Th2免疫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在AD大鼠中,暴露于乙二醛加剧了皮肤瘙痒和炎症,这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的定植增加和Th1型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舌诊术语进行比较,分析两部标准中舌诊术语英译的优缺点,提出更适宜优先选择作为中医舌诊术语英译标准的方案,以期为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女性患恶性肿瘤的患者中,乳腺癌的病死率高居第1位。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的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提高综合疗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缓解不良反应,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逆转多药耐药等达到抗乳腺癌作用。中药有效成分阻滞乳腺癌细胞的周期效果极其明显,通过影响乳腺癌细胞周期的进程,诱导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已经成为抗乳腺癌药物的一个新方法。经Gap-phase期,即DNA合成后期(G2期)过渡到Mitotic期,即有丝分裂期(M期)的检查点,G2/M检查点是乳腺癌细胞存活或死亡的关键决定点。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多种调节途径,影响乳腺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抗乳腺癌作用。因此文章对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归纳,较系统地阐述G2/M期相关调控分子的研究进展,同时梳理了生物碱、多糖、萜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其他中药有效成分诱导人乳腺癌细胞G2/M期阻滞的方式及途径等的研究。通过对不同中药的有效成分诱导乳腺癌细胞G2/M期阻滞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中药有效成分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G2/M期阻滞抑制乳腺癌增殖的机制,为深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抗乳腺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亮  李培  许颖 《北京口腔医学》2014,22(4):229-229
上、下颌前牙多为1个舌侧窝,罕见舌侧和唇侧均存在中央区凹陷,现将我科诊疗中遇到1例上、下颌前牙区所有牙均存在唇、舌侧窝者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6岁,2013年1月28日冈牙列不齐就诊。检查前牙牙冠均存在唇、舌侧中央凹陷窝,舌侧窝形态正常,唇侧中央凹陷形态和舌侧窝相似,11、21最明显,12、22、31、32、4l、42次之,13、23、33、43略凹陷(图1-3)。21、22反牙合,23深覆袷、深覆盖,牙龈缘及牙乳头肥厚、红肿,探易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嵌体修复后牙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不同的龈壁设计,观察相关力学参数变化。方法:①下颌第一磨牙标本来源于佳木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标本要求:磨耗少,其牙冠长、宽、高接近正常下颌第一磨牙的均值。②建立有限元模型:用蜡块将牙齿固定,使扫描尽可能与牙体长轴垂直,扫描至牙颈部。根据各层图上建立的平面坐标,设颊舌向为X轴,近远中向为Y轴,龈向为Z轴。按照有限元单元划分的原则和计算机分析软件的要求,对各个断层的解剖轮廓进行边界节点选择和单元网格划分。根据组织结构特点,进行节点调整。通过人机交互,输入每个节点的坐标和组成单元的节点,分层建立由六面体单元所构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③计算:在后牙邻洞应用不同的龈壁设计,于面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大小为170N,方向与Z轴相同,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获取应力分布图像和应力数据。结果:①龈壁高度的增加,使牙釉质应力减少(0.1~0.27MPa),对牙本质无明显影响。②龈壁宽度的增加,使牙釉质应力增加(0.1~0.27MPa)、牙本质应力亦增加(0.01~0.03MPa)。③龈壁角度的增加,牙釉质和牙本质应力无明显改变。结论:Ⅱ类洞嵌体设计时,龈壁高度增加,宽度尽量减小有利于减小修复后牙体的应力。龈壁角度的有无对牙体应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同一时期在泌尿外科住院的无消化性溃疡、无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年龄(±2岁)、民族(藏族、汉族),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4 000 m和≥4 000 m两组)进行1 ∶1病例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纳入393例。两组间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吸烟,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合并HAPC、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慢性肺病、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合并HAPC患者28例(7.1%),对照组为5例(1.3%),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PC(OR=5.270,95%CI:1.806~15.380)、居住在城镇(OR=2.369,95%CI:1.559~3.602)、饮酒(OR=3.238,95%CI: 1.973~5.317)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抗凝药物(OR=20.584,95%CI:2.639~160.545)是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居住在城镇、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HAPC与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增加有关(OR=5.270)。结论: 我国西藏地区合并HAPC的患者可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迈瑞BC6800-PLUS血液分析仪8倍光学模式在解决低值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准确性问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电阻抗模式下PLT<50×109/L 的标本335 例,其中5 例用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8 倍光学法(PLT-O8)检测PLT 11次,进行重复性评价;另外330例用光学法和8倍光学法检测,以手工计数(PLT-M)作为参考并与其比较。结果?PLT-O8的重复性优于PLT-I、PLT-O的重复性;当PLT无干扰时,PLT-I、PLT-O、PLT-O8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 有小红细胞和细胞碎片干扰且PLT<10×109/L 时,PLT-O 与PLT-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O8与PL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镜检血小板有红细胞碎片和小红细胞干扰且PLT<10×109/L时,迈瑞BC6800-PLUS血液分析仪的8倍光学模式检测PLT的准确性较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