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治疗食管裂孔疝、胃黏膜脱垂症、肠鸣、反胃、帕金森病流涎案等脾胃病的临床验案出发,探讨基于现代医学疾病发病机制、基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的辨病论治思维模式和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指出辨病论治是对辨证论治的补充;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及文献研究,汇总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药内服及灌肠治疗的方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近10年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涉及的方剂、中药的功效类别、频次频率等进行统计,再对核心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网络图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相关文献339篇,涉及内服方剂50个,以乌梅丸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乌梅-附子-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67味,其中补虚药占31.11%、清热药占20.15%,使用频率在10%以上者有甘草、黄连、白术、白芍、党参、当归、木香、茯苓、黄芩、黄芪、白头翁、陈皮、乌梅等26味;关联规则显示健脾益气类中药强关联。②灌肠方剂16个,以白头翁汤使用最多,关联规则亦显示"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强关联;常用药物123味,其中清热药占39.17%、止血药占17.72%,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有黄连、白及、黄柏、地榆、白头翁、黄芩、苦参、败酱草等17味;网络图显示"白头翁-黄连-黄柏-白及-地榆"强关联;中成药5种,锡类散使用最多。③黄连在内服和外用中药关联规则和网络图中均表现出与其他药物的强关联。结论 UC的中医药内服治疗重在健脾益气扶正、清热燥湿祛邪,以乌梅丸最为常用;局部灌肠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止血、化腐生肌为主,以白头翁汤及锡类散最为常用;综合内服和灌肠中药,最常用的药物是黄连。  相似文献   
3.
口酸是个自古即有的病证名,是临床常见的口味异常疾患之一。通常,根据《内经》"肝热则口酸"的五行论点,长期以来,一般均将口酸责之于肝。然而,蒋健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引起口酸的原因远非肝热所皆能囊括,尚存在宿食积滞、脾胃虚弱、痰瘀互阻以及情志等方面的病因病机。如果临床遇口酸病证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从肝论治,必陷黔驴技穷。是证虽小,含理颇丰。兹以蒋健教授经治多种口酸病例为出发点,介绍其口酸证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蒋健运用消食导滞通腑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蒋健教授临证运用消食导滞通腑法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分析其作用机理,提出消食导滞通腑法的临床适用指征。  相似文献   
5.
正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1],是人体体液在组织间隙内的蓄积,多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炎症性、内分泌等疾病相关,此外还有营养不良性水肿、特发性水肿等[2]。《景岳全书·肿胀》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  相似文献   
6.
探讨奔豚气病与郁证的关系。认为奔豚气病的临床表现符合郁证的特征,具有情志因素致病的特点,易感人群具有情志性疾病的气质禀赋,其发病机制与精神神经功能障碍有关,提示奔豚气病在本质上属于郁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正>导滞通腑法主要针对肠腑积滞的病机而设,通过消除积滞,通利大便,调畅肠腑气机。金代医学家张子和指出"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病在下者,皆可下而去之"。导滞通腑法代表方有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五磨饮子等,主治食积证或痢疾,证见脘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里急后重,赤白痢疾,舌苔黄腻,脉沉有力。蒋健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  相似文献   
8.
"喉咳"为国医大师干祖望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病证,以咽痒即咳、不痒不咳、痒止咳亦止为其临床特征。蒋健教授对此补充了以下主要学术见解:"喉咳"的外感病因为"6+1",即除了传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更多由空气污染之"雾霾"所导致;诊断时勿忘询问患者是否伴有咽痒而咳的特点;提出治疗"喉咳"以抗过敏、养阴利咽、清热解毒及宣肺止咳为主,4种治疗原则可灵活组合。这些学术见解进一步丰富了"喉咳"的病脉症治。  相似文献   
9.
崔晨  耿琦  陈文文  曾金  蒋龙宣  蒋健 《四川中医》2013,(10):103-105
五更泻乃临床常见病证,临证若仅从补肾入手,未必皆效。本文结合历代文献及临床案例分析,探讨蒋健教授临证治疗五更泻不拘于温肾补肾的学术经验,并提出病证结合的治疗观点,以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案例介绍蒋健教授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的经验及其学术思想。蒋健教授认为:脾约证乃是以脾胃(为主)及其相关脏腑功能紊乱,津液代谢失常而偏渗,导致同时出现“大便鞭”和“小便数”的病证;麻子仁丸主要通过润肠通便的途径,恢复相关脏腑津液代谢功能,从而纠正津液偏渗;脾约证之“大便鞭”是否同时具有“小便数”,是与一般性便秘的鉴别点;脾约证之“小便数”,还当与淋证等病证作出鉴别。诊断脾约证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用麻子仁丸治疗以后,“大便鞭”与“小便数”能同步改善,或“小便数”能改善。脾约证是客观存在的,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