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研究正常儿童中气导声刺激诱发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性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VEMP)的各项参数指标,并对正常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方法 选择4~10岁听力正常健康儿童52例,以500 Hz短纯音作为刺激音,分别行 oVEMP和cVEMP检测,记录左、右耳引出率及波形参数,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双耳皆未引出oVEMP 2例,单耳可引出oVEMP4例,oVEMP总体引出率为92%。双耳皆未引出cVEMP 2例,cVEMP总体引出率为96%。oVEMP与cVEMP的P1潜伏期分别为(17.07±0.89)ms、(15.55±1.58)ms;N1潜伏期分别为(12.39±0.91)ms、(23.10±2.29)ms;N1P1间期分别为(4.68±0.88)ms、(7.83±1.56)ms;oVEMP与cVEMP的振幅分别为(7.24±4.79)μV、(197.40±118.37)μV。双耳间oVEMP及cVEMP振幅不对称比分别为(19.03±12.50)%、(22.16±18.64)%。患儿左右耳的潜伏期,P1N1间期及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绝大部分正常儿童经气导声刺激可引出oVEMP与cVEMP。该检测患儿依从性高,可用来评估儿童前庭功能。此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的儿童气导VEMP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原发性初发和复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特点,探索原发性BPPV屡次复发的可能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首次就诊即确诊为单侧原发性BPPV的患者57例,其中初发患者36例,复发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气导声刺激条件下的颈肌VEMP(cVEMP)和眼肌VEMP(oVEMP)检查,对比分析初发组和复发组cVEMP和oVEMP结果的差异。 结果 (1)初发和复发BPPV组在性别、发病侧别及受累半规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57例BPPV患者中21例(36.84%)cVEMP异常,35例(61.40%)oVEMP异常,oVEMP异常率更高(P<0.05);分别对初发组中和复发组中的cVEMP和oVEMP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oVEMP异常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初发BPPV组cVEMP异常有16例(44.45%),复发BPPV组异常有5例(23.81%);初发BPPV组oVEM异常有19例(52.79%),复发BPPV组中oVEMP异常有16例(76.19%);两组cVEMP和oVEMP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复发2次组和复发3次以上组,与初发组进行VEMPs异常率比较显示三组间cVEMP及oVEMP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原发性初发组和复发组BPPV患者的cVEMP和oVEMP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耳石器功能异常可能不是原发性BPPV患者反复复发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患者廖某,女,50岁,退休工人。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伴失眠、烦燥半月来我院就诊。诊断“抑郁症”。门诊给予维生素B_1、谷维素、阿普唑仑及氯丙咪嗪(日量100mg)口服。三天后,患者自觉臀部不适,用手可触及两个肿物,随即来院。检查:双侧臀大肌上方近臀裂处各有一鸡蛋样大小的肿物凸起于体表,皮肤无红肿,触之不痛,有皮球样囊性感,穿吸无何物。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四肢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 (γ-PGA)、β-环糊精 (β-CD)为反应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 (γ-PGA-g-β-CD),用氢核磁共振(1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接着将γ-PGA-g-β-CD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形成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以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结合恒电位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γ-PGA-g-β-CD生物纳米涂层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β-CD的接枝率为28%,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为(168±5.3) nm,所制备的γ-PGA-g-β-CD生物涂层可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设问卷对不孕症通过治疗受孕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其妊娠后心理需求.92%表现为压力大,91%担心流产,85%担心胎儿发育异常,63%担心智力受影响等.不孕症妊娠妇女主要表现出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和自身有压力感,渴望了解有关妊娠的各类知识.提示医务人员应给予相应干预,多提供学习医学知识的平台和机会,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郭静  张珏  沈佳丽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36-73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住院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特点及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方法 共纳入72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252例和无糖尿病组468例,比较两组患者MACE及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及住院第1~15天(D15)和第16~30天(D30)MACE发生特点。结果 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36.5%,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的22.2%(P<0.05),但两组患者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的15.6%(P<0.05)。两组患者D1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分别高于比同组D30(P<0.05),但两组D15和D30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脓毒症患者住院30天期间MACE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有效控制血糖可能减少合并糖尿病的脓毒症患者MACE和全因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指出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脏腑经络结构上与肾紧密相连,IgA肾病与咽密切相关,其中呼吸道感染是IgA肾病病情波动的重要因素。临床多从咽论治IgA肾病,包括清热利咽与养阴利咽法,同时配合调脾治肾清利等法,临床收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JAG1和Notch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在线Oncomine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JAG1和Notch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各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JAG1和Notch3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JAG1和Notch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Oncomine数据库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JAG1和Notch3的mRNA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JAG1 mRNA水平为1.58±0.56,高于癌旁组织的1.23±0.48(P=0.003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tch3 mRNA水平为2.39±0.83,高于癌旁组织的1.95±0.64(P=0.0036)。JAG1和Notch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1.3%(57/80)和80.0%(64/80),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8.8%(7/80)和11.2%(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3). JAG1和Notch3蛋白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267,P=0.017)。JAG1和Notch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显示, JAG1或Notch3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OS短于低表达者(P>0.05)。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JAG1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38.3个月,低于JAG1低表达者的80.4个月(P=0.0394);Notch3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39.3个月,低于Notch3低表达者的80.2个月(P=0.0334),且JAG1和Notch3均高表达者的中位OS最短,为27.3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JAG1表达和Notch3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JAG1和Notch3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有关,有望成为临床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烟熏诱导的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障碍模型,并评价加味温胆汤对COPD伴抑郁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模型组每天烟熏4次。烟熏满15周后,测试正常组与模型组糖水消耗,观察二者气道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等,在确认COPD伴抑郁障碍小鼠模型成功后,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温胆汤高剂量组、加味温胆汤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组,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测试各组小鼠的糖水消耗、悬尾不动时间,检测肺功能,并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观察气道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等。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烟熏满15周时,体质量下降,糖水消耗比例降低,增强呼吸间歇(Penh)升高。连续给药3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加味温胆汤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糖水消耗升高,悬尾不动时间减少,说明其抑郁样症状减轻;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吸气阻力(RI),升高肺动态顺应性(Cdyn);显著降低总白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肺泡灌洗液以及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等。结论?用烟熏法所建立的COPD伴抑郁障碍小鼠模型较为符合本病的病程发展及临床特征,中药复方加味温胆汤对COPD伴抑郁障碍小鼠具有疗效,能够改善其病理与功能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及中枢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